.
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1-2辑)全26册
资料编号:KW1836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7.18G
(1-2辑)一共是全26册,其第一辑14册,第二辑12册,
详细介绍如下:
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第一辑)
编 著 者:王耀华、方宝川主编
责任编辑:殷梦霞、邓咏秋
出版时间:2011-06
内容简介:
本书辑录二十六史中的乐志、律志,“十通”中有关音乐文献和音乐制度的内容,集中收录了中国古代的音乐史料。
《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艺术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08JZD00030)中子课题《中国音乐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的研究成果。《集成》旨在对我国古代各类公私书目中著录的音乐文献进行全面搜检汇编,系统、真实地展示我国传统音乐文献的概貌。在此基础上,将其分为:二十六史中的音乐文献、会要会典中的音乐文献、十通中的音乐文献、类书中的音乐文献、古代音乐著作、古代著述中的音乐篇章等数种,分辑汇编出版。
目前已出版的是第一辑,精装14册,收录二十六史中的乐志和律志,“十通”中有关音乐文献和音乐制度的内容。选择优秀的古籍版本,采用拍照影印的方式出版,力图反映这批历史文献的原貌。这是一套“音乐学研究者的基本文献”。
目录及所收图书版本
《史记·乐书》
提要
《史记》一百三十卷,(西汉)司马迁撰。
司马迁(前145—前86),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官太史令。全书计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书”釐为:礼、乐、律、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等八类,专记政治、经济、文化等典章制度之沿革。
该《乐书》凡一卷,除了简叙春秋至汉武帝期间若干音乐史事外,主要内容基本上袭用《礼记·乐记》原记,采掇简核,少有新作,惟篇章顺序与数量异于《乐记》。
本书据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二十四史百衲本影印。
《史记·律书》
提要
《史记》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
该《律书》凡一卷,主要内容是将十二律与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八宿对应论述,并据以推算其律数,颇尽详悉,有助稽考。
本书据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二十四史百衲本影印。
《汉书·律曆志》
提要
《汉书》一百二十卷,(东汉)班固撰。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右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官兰台令史。全书计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沿用《史记》纪传体例,然改“书”为“志”,是班固新创。其“志”较“书”,详密甚多,后之纪传体史籍皆沿用“志”体。“志”釐十目:律曆、礼乐、刑法、食货、郊祀、天文、五行、地理、沟洫、艺文。
该《律曆志》分上下二卷,上卷乐律,盖撮取刘歆等人讨论度量衡及音律诸言论而汇之。可补史阙,有备稽考。
本书据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二十四史百衲本影印。
《汉书·礼乐志》
提要
《汉书》一百二十卷,(东汉)班固撰。
该《礼乐志》凡一卷,备载上古时期至西汉一代礼乐制度之沿革,条析分明,足资考览,后世《通典》、《西汉会要》等典籍所载相关内容多因之。
本书据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二十四史百衲本影印。
《後汉书·律曆志》
提要
《後汉书》一百三十卷,(南朝宋)范晔撰。
范晔(398—446),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人。官尚书吏部郎、太子詹事。范晔所撰《後汉书》计十本纪、八十列传,志未就。南朝梁刘昭作注时,因“范书”无“志”,乃取西晋司马彪《续汉书》之“志”以补之,故今本《後汉书》“八志”三十卷,即司马彪所撰。
司马彪(—约306),字绍统,西晋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官散骑侍郎、秘书郎、秘书丞等。所撰《续汉书》“志”分为八:律曆、礼仪、祭祀、天文、五行、郡国、百官、舆服。
该《律曆志》凡三卷,上卷论及乐律,尤详候气之法和京房定律,具有较高的音乐史料参考价值。
本书据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二十四史百衲本影印。
《晋书·律曆志》
提要
《晋书》一百三十卷,(唐)房玄龄等撰。
房玄龄(579—648),字乔(一说名乔,字玄龄),唐济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官尚书左仆射,任宰相。全书计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由于《三国志》无“志”, 《晋书》诸“志”皆叙自汉末,以承前代,史料则多取材沈约之《宋书》。“志”分为十:“天文、地理、律曆、礼、乐、职官、舆服、食货、五行、刑法”。
该《律曆志》凡三卷,上卷主要论及乐律,于荀勖制笛定律一事记载颇详,足资考览。
本书据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二十四史百衲本影印。
《晋书·乐志》
提要
《晋书》一百三十卷,(唐)房玄龄等撰。
该《乐志》凡二卷,主要载及汉至魏晋时期的音乐史事,且广辑同时期各类歌辞,悉予载入,以备稽考,颇称珍贵。
本书据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二十四史百衲本影印。
《宋书·律志》
提要
《宋书》一百卷,(南朝梁)沈约撰。
沈约(441—513),字休文,南朝梁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官至尚书令等。全书计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志”有律、曆、礼、乐、天文、符瑞、五行、州郡、百官等类,上承班固《汉书》“十志”、司马彪《续汉书》“八志”,搜采漏阙,随就补缀,徵引赅博,存旧续新,内容最为详尽,几近全书一半,记事亦不限于南朝刘宋一代。
该《律志》凡一卷,主要采掇天文学家何承天之撰述,俨然有体。论及乐律,详载京房、荀勖定律事宜,颇称善志。
本书据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二十四史百衲本影印。
《宋书·乐志》
提要
《宋书》一百卷,(南朝梁)沈约撰。
该《乐志》凡四卷,记述自上古至南朝刘宋时期的音乐沿革,以宫廷音乐为主,也兼及民间谣讴、乐器,对郊庙宴享礼仪乐章、相和歌词、舞曲歌词、鼓吹曲词和汉魏以来的新乐器记述尤为详悉,有裨考鉴。
本书据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二十四史百衲本影印。
《南齐书·乐志》
提要
《南齐书》五十九卷,(南朝梁)萧子显撰。
萧子显(489—537),字景阳,南朝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官至吏部尚书、侍中。全书计本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体例近乎《宋书》,稍有变通,叙事向称简洁。“志”分为八:礼、乐、天文、州郡、百官、舆服、祥瑞、五行,主要采撷南朝江淹《齐史》“十志”而成。因江淹《齐史》已佚,藉此存旧续新,弥足珍贵。
该《乐志》一卷,主要记录各类歌辞及其沿革与制作情况,内容虽为简略,尚精粹可取,足资参考。
本书据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二十四史百衲本影印。
《魏书·律曆志》
提要
《魏书》一百三十卷,(北齐)魏收撰。
魏收(506—572),字伯齐,巨鹿下曲阳(今河北平乡)人。官至尚书右仆射,监修国史。全书计帝纪十四卷、列传九十六卷,志二十卷。该书虽非纪传体名史,且多残阙,然所载北魏史事,仍为其他史籍所不及。“志”置十门:天象、地形、律曆、礼、乐、食货、刑罚、灵征、官氏、释老,尚有些许新意。
该《律曆志》凡二卷,上卷论及乐律,虽称简略,亦资参考。
本书据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二十四史百衲本影印。
《魏书·乐志》
提要
《魏书》一百三十卷,(北齐)魏收撰。
该《乐志》一卷,搜采亡遗,叙述雅乐的历史兴衰和北魏宫廷音乐的创建过程,所记史事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材料多徵引起居注、诏令、奏议等,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备稽考。
本书据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二十四史百衲本影印。
《隋书·音乐志》
提要
《隋书》八十五卷,(唐)魏徵等撰。
魏徵(580—643),字玄成,魏州曲城(今属河北馆陶)人。官至侍中,封郑国公。该书分两部分成编,一是“纪、传”部分,由魏徵、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撰;二是“志”部分,由志宁、李淳风、韦安仁、李延寿、敬播、令孤德棻、褚遂良等撰。全书计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志”立十目:礼仪、音乐、律曆、天文、五行、食货、刑法、百官、地理、经籍,所载上承汉、魏,重在南北朝、隋,本末兼明,材料详实,论述精确,且在现存二十六史中,首次独立《音乐志》,自有见地,足资史鉴。
该《音乐志》凡三卷,主要记载了南朝梁、陈、北周、北齐、隋五朝的音乐史事,史料多引自诏令、奏议及历朝音乐论著,具有较高的音乐史料参考价值,弥足珍贵。
本书据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二十四史百衲本影印。
《隋书·律曆志》
提要
《隋书》八十五卷,(唐)魏徵等撰。
该《律曆志》凡三卷,上卷论及乐律,记载了历代容量、尺度之变迁,对于汉魏至南北朝乐律的考证,广辑众说,条析分明,可补其他典籍所不备者,足资文献之徵。
本书据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二十四史百衲本影印。
《旧唐书·音乐志》
提要
《旧唐书》二百卷,(五代后晋)刘昫等撰。
刘昫(888—947),字跃远,五代涿州归义(今河北雄县)人。官至司空、平章事,监修国史。全书计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志”析十一门:礼仪、音乐、曆、天文、五行、地理、职官、舆服、经籍、刑法、食货。因书出多手,成编急就,疏漏难免,诸“志”亦非完整一代之制。
该《音乐志》凡四卷,主要陈述唐代雅乐的沿革,宫廷音乐的种类,并搜集太常乐章。史料主要来自唐国史音乐志等。
本书据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二十四史百衲本影印。
《新唐书·礼乐志》
提要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宋)欧阳修等撰。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全书计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志”立十三目:礼乐、仪卫、车服、曆、天文、五行、地理、选举、百官、兵、食货、刑法、艺文,所载多详于《旧唐书》十一“志”,最具史料参考价值,难得可贵。又恢复立“表”,颇有史识。
该《礼乐志》凡十二卷,前十卷《礼志》为《大唐开元礼》之缩写,后二卷《乐志》主要陈述唐代雅、俗、燕乐,并探讨其间关系与源流。与《旧唐书·音乐志》相比,《新唐书·礼乐志》丰富了唐代乐律的记载,所录云韶乐、道教音乐等音乐品种及开元后的宫廷音乐等内容,可补史阙,足资参鉴。
本书据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二十四史百衲本影印。
《旧五代史·乐志》
提要
《旧五代史》一百五十卷,(宋)薛居正等撰。
薛居正(912—981),字子平,河南开封人。官至门下侍郎、平章事,加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旧五代史》,原名《梁唐晋汉周书》。全书计本纪六十一卷、列传七十七卷、志十二卷。“志”列:天文、曆、五行、礼、乐、食货、选举、职官、郡县等十目。
该《乐志》凡二卷,主要记录五代历朝乐舞乐章名称及其沿革,于后周王朴审音度律一事记载尤详,存旧补阙,有裨参考。
本书据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二十四史百衲本影印。
《宋史·律曆志》
提要
《宋史》四百九十六卷,(元)脫脫等撰。
脫脫(1314—1355),字大用。官至中書右丞相。全書計本紀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傳二百五十五卷。“志”立十五目:天文、五行、律曆、地理、河渠、禮、樂、儀衛、輿服、選舉、職官、食貨、兵、刑法、藝文。
該《律曆志》凡十七卷,第一卷和第十四卷論及樂律,簡要辨析度量衡體制,對趙宋一朝黃鐘音高的數次調整等內容作了較詳細的介紹。
本書據民國時期商務印書館二十四史百衲本影印。
《宋史·乐志》
提要
《宋史》四百九十六卷,(元)脱脱等撰。
该《乐志》凡十七卷,对宋代宫廷乐舞、乐章、乐悬、乐器、乐仪、乐工、音乐机构、宫调等作了颇为全面详尽的记载,史料主要源自宋代的国史乐志等,提纲挈领,条析分明,足资参鉴。
本书据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二十四史百衲本影印。
《辽史·乐志》
提要
《辽史》一百十六卷,(元)脱脱等撰。
全书计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卷、列传四十五卷。“志”分十门:营卫、兵卫、地理、曆象、百官、礼、乐、仪卫、食货、刑法。
该《乐志》凡一卷,主要记载辽朝国乐、雅乐、大乐、散乐、鼓吹乐等沿革。史料主要源自耶律俨《实录》和陈大任《辽史》等,保存了部分不见于他书的契丹音乐资料,具有较高的史料参考价值
本书据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二十四史百衲本影印。
《金史·乐志》
提要
《金史》一百三十五卷,(元)脱脱等撰。
全书计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志”立十四目:天文、曆、五行、地理、河渠、礼、乐、仪卫、舆服、兵、刑、食货、选举、百官。
该《乐志》凡二卷,主要记载金朝雅乐、散乐发展情况及各类歌词等,史料主要源自本朝实录与国史等,对研究女真族音乐历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书据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二十四史百衲本影印。
《元史·礼乐志》
提要
《元史》二百十卷,(明)宋濂等撰。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明浦江(今属浙江)人。官至翰林院学士、侍讲学士、兼修国史。全书计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志”立十三门:天文、五行、曆、地理、河渠、礼乐、祭祀、舆服、选举、百官、食货、兵、刑法。
该《礼乐志》凡五卷,主要叙述元代宫廷音乐的发展概况,于乐章、乐器记载较为详尽,史料主要源于元十三朝《实录》、《经世大典》、《太常集礼》等,颇称珍贵,可备稽考。
本书据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二十四史百衲本影印。
《新元史·乐志》
提要
《新元史》二百五十七卷,(民国)柯劭忞撰。
柯劭忞(1850—1933),字凤荪,号蓼园,山东胶州人。辛亥革命后,以清遗老自居。全书计本纪二十六卷、表七卷、志七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四卷。“志”立十三门:曆、天文、五行、地理、河渠、百官、选举、食货、礼、乐、舆服、兵、刑。
该《乐志》凡四卷,主要记录元代乐制、乐章、乐舞等情况,可资参考。
本书据民国时期天津徐氏退耕堂刻本影印。
《明史·乐志》
提要
《明史》三百三十二卷,(清)张廷玉等撰。
张廷玉(1672—1755),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全书计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表十三卷、列传二百二十卷。“志”分十五目:天文、五行、曆、地理、礼、乐、仪卫、舆服、选举、职官、食货、河渠、兵、刑、艺文。
该《乐志》凡三卷,主要记录了明代宫廷音乐的建制和发展,并保存不少的乐章。史料主要取材于明代历朝实录、档案、奏议等。内容详实,可资参考。
本书据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二十四史百衲本影印。
《清史稿·乐志》
提要
《清史稿》五百三十六卷,(民国)赵尔巽等撰。
赵尔巽(1844—1927),字公镶,号次珊。清末汉军正蓝旗人。辛亥革命后,任清史馆馆长。全书计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十六卷。“志”分十六目:天文、灾异、时宪、地理、礼、乐、舆服、选举、职官、食货、河渠、兵、刑、艺文、交通、邦交。
该《乐志》凡八卷,主要记载清代乐制、乐律、乐章、乐制、乐器等方面的内容,史料主要源自于《律吕正义》正、续编等,颇多内容,以资参考。
本书据民国十七年(1928)清史馆铅印本影印。
《通典·乐典》
提要
《通典》二百卷,(唐)杜佑撰。
杜佑(734—812),字君卿,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以荫入仕,历任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礼部尚书、淮南节度使、司空、司徒、同平章事等职。
《通典》记事始于上古,终于唐天宝之末,附注载及唐肃宗、代宗两朝。全书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九门,记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典章制度之沿革,翔实可徵,且寓论断,多见卓识。
该《乐典》凡七卷,釐为:《历代沿革》二卷、《十二律》一卷、《权量》一卷、《歌舞》一卷、《清乐》一卷、《郊庙宫悬备舞议》一卷。所载自唐、虞三代至唐代中叶乐制和律制沿革、乐器和歌舞曲辞等内容,采摭历代乐议,博取五经、群史以及各类文集、奏疏之有关资料,详而不烦,简而有要,足资参鉴。
本书据清光绪年间浙江书局“九通”本影印。
《续通典·乐典》
提要
《钦定续通典》(史称《续通典》)一百五十卷,清乾隆年间官修,嵇璜、刘墉等奉敕编撰,纪昀等校订。
《续通典》上续唐杜佑《通典》,记唐末、宋、辽、金、元、明六朝典章制度之沿革。其编撰体例亦与《通典》相同,分为九门;门下所列子目,则多有改并。
该《乐典》凡七卷,记载自唐肃宗至明代末年期间的乐制、律制沿革、乐器和歌舞曲辞等内容,可资参考。
本书据清光绪年间浙江书局“九通”本影印。
《清通典·乐典》
提要
《皇朝通典》(史称《清通典》)一百卷,清乾隆年间官修,嵇璜、刘墉等奉敕编撰。
《清通典》,记事始清太祖天命元年(1616),讫清乾隆五十年(1785)。其编撰体例与《续通典》相同,亦分九门,但各门下子目,则根据清代所行典制,略有调整。全书取材多摭《清会典》、《清通礼》,兼及《清刑例》、《清一统志》等。清前中期的典章制度,分门别类,颇便检阅。
该《乐典》凡五卷,主要叙述清前中期的乐制沿革、律学理论、乐器乐议等内容。
本书据清光绪年间浙江书局“九通”本影印。
《通志·乐略》
提要
《通志》二百卷,(宋)郑樵撰。
郑樵(1103—1162,一作1104—1162),字渔仲,世称夹漈先生。福建莆田人。仕途不彰,潜心问学,曾任枢密院编修官等。
《通志》实为一部纪传体通史,记事起三皇,迄于隋。其精华集中在氏族、六书、七音、天文、地理、都邑、礼、谥、器服、乐、职官、选举、刑法、食货、艺文、校雠、图谱、金石、灾祥、昆虫草木等二十略,载及的典章制度则至于唐,于所论述,多有高见。
该《乐略》凡二卷。卷一主要记录历代乐府歌曲、琴曲;卷二所载律吕、八音等,多摘录唐杜佑《通典》,偶失孤陋。
本书据清光绪年间浙江书局“九通”本影印。
《续通志·乐略》
提要
《钦定续通志》(史称《续通志》)六百四十卷,清乾隆年间官修,嵇璜、刘墉等奉敕编撰,纪昀等校订。
《续通志》记事上接郑樵《通志》,其编撰体例与之相类,分为本纪、列传、二十略,但缺世家、年谱。诸略始五代,终明末,名目亦同于《通志》。
该《乐略》凡三卷,分别叙述正声、祀饗正声、祀饗别声,在乐曲、乐舞等方面记载颇详。
本书据清光绪年间浙江书局“九通”本影印。
《清通志·乐略》
提要
《皇朝通志》(史称《清通志》)一百二十六卷,清乾隆年间官修,嵇璜、刘墉等奉敕编撰。
《清通志》,记事始清太祖天命元年(1616),讫清乾隆五十年(1785)。其编撰体例与《通志》、《续通志》颇异,省去本纪、列传、世家、年谱,仅存二十略。内容除氏族、六书、七音、校雠、图谱、金石、昆虫草木诸略外,大体与《清通典》相重复。
该《乐略》凡二卷,主要记载清康乾年间的乐章和宫廷祀飨音乐和乐舞。
本书据清光绪年间浙江书局“九通”本影印。
《文献通考·乐考》
提要
《文献通考》三百四十八卷,(元)马端临撰。
马端临(约1254—1322),字贵与,乐平人(今属江西)。以荫补承事郎,曾任慈湖书院、柯山书院山长、教授及台州儒学教授等学职,一生主要时间在家乡隐居著述。
《文献通考》共分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舆地、四裔等二十四考。记载了上古至南宋嘉定间典章制度之沿革。取材于中唐以前者,多据杜佑《通典》而稍增益;中唐以后者,则广采史传、奏书、稗记之所载,尤详于宋代。
该《乐考》凡二十一卷,釐为:历代乐制三卷、历代制造律吕一卷、律吕制度一卷、度量衡一卷、金石土革丝匏竹木之属六卷、乐悬一卷、乐歌三卷、乐舞二卷、俗部乐一卷、散乐百戏鼓吹一卷、夷部乐彻乐一卷,对历代乐制、律制沿革、八音分类、乐章曲辞、乐舞舞容、俗乐、散乐百戏等多所排比叙述。资料来源广泛,既本之经史,参之历代会要,又兼及杜佑、陈旸、郑樵、朱熹等人相关著作,颇称通博,足资稽考。
本书据清光绪年间浙江书局“九通”本影印。
《续文献通考·乐考》
提要
《钦定续文献通考》(史称《续文献通考》)二百五十卷,清乾隆年间官修,嵇璜、刘墉等奉敕编撰,纪昀等校订。
《续文献通考》记事上接马端临《文献通考》,始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终于明崇祯末年。其编撰体例亦同《文献通考》,仅从“郊社考”、“ 宗庙考”中,分出“群祀考”、“群庙考”,共为二十六考。取材多据明王圻《续文献通考》,广徵史传文集,辅以考评,对马端临所撰之未详者,亦有所补订。
该《乐考》凡二十卷,记述自南宋末年至明代末年间历代乐制、律制、乐器、乐歌、乐舞、俗乐、散乐百戏等情况,明代尤详。
本书据清光绪年间浙江书局“九通”本影印。
《清文献通考·乐考》
提要
《皇朝文献通考》(史称《清文献通考》)三百卷,清乾隆年间官修,嵇璜、刘墉等奉敕编撰,纪昀等校订。
《清文献通考》,记事始清太祖天命元年(1616),讫清乾隆五十年(1785)。其编撰体例和《续文献通考》相同,分为二十六考。取材主要依据国史、实录、档案、官修诸书,并及私家著述,颇称翔实。
该《乐考》凡二十四卷,记载自清初至乾隆年间宫廷祀飨乐制、律吕、八音、歌辞、舞容、俗乐、散乐、夷乐、彻乐、鼓吹等内容。
本书据清光绪年间浙江书局“九通”本影印。
《清续文献通考·乐考》
提要
《皇朝续文献通考》(史称《清续文献通考》)四百卷,近人刘锦藻撰。
刘锦藻(1854—1929),字澂如,浙江吴兴人,官至内阁侍读学士。刘氏为浙江著名藏书世家之一,刘锦藻以据嘉业堂与艺风堂之丰富藏书,得撰是书。
《清续文献通考》,记事起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止宣统三年(1911)。其编撰体例和《清文献通考》基本相同,除保存《清文献通考》原有的二十六门外,增加了外交、邮传、实业、宪政等四门,共三十门。各门子目亦根据清代中后期实际情况多所更定。全书系统完整,材料丰富,颇具参考价值。
该《乐考》凡十四卷,列为:乐制、律吕制度、度量衡、乐器、乐悬、乐歌、杂乐、彻乐等目,主要记载了清乾隆至清末的音乐典章制度情况。其中乐器部分图文并茂,乐歌部分兼录工尺,杂乐部分系统介绍了西洋音乐乐理,均具特色。
本书据民国十年(1921)刘氏家刻本影印。
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第二辑)(全十二册)
编 著 者:王耀华、方宝川主编
责任编辑:殷梦霞、邓咏秋
出版时间:2012-10
内容简介
本辑收录汉代至元代的音乐专书58种,包括刘德《乐元语》、刘歆《钟律书》、宋均《乐纬》、释智匠《古今乐录》、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崔令钦《教坊记》、朱长文《琴史》、陈旸《乐书》、王灼《碧鸡漫志》、楼钥《乐书正误》、徐理《琴统》、熊朋来《瑟谱》、余载《韶舞九成乐补》等。其中《乐书》元明递修本、《琴苑要录》铁琴铜剑楼抄本、《琴统》明抄本等,都是平日里极难见到的珍本。这是一套音乐史研究者的基本文献。
總目錄
第一冊
樂元語…………………… 1
樂記……………… 7
樂經……………… 15
鐘律書……………… 25
琴清英………… 51
琴操………… 57
樂緯……………… 103
雅琴名錄……………… 151
歌錄………… 155
樂社大義……………… 159
鐘律緯……………… 169
樂書(信都芳撰)……………… 179
樂律義…………………… 189
古今樂錄……………… 205
樂譜集解……………… 269
樂部……………… 271
琴歴…………………… 277
樂書要錄……………… 285
樂府古題要解……………… 373
樂府解題……………… 451
教坊記………… 459
嘯旨………… 481
冥音錄………… 501
羯鼓錄………… 507
觱篥格………… 539
樂府雜錄……………… 543
琵琶錄……………… 589
琴書……………… 599
柘枝譜……………… 603
第二冊
皇祐新樂圖記………… 1
雜書琴事………… 79
琴史………… 89
樂書(陳旸撰,元明遞修本) 卷一至卷十六………… 325
第三冊
樂書(陳旸撰,元明遞修本) 卷十七至卷九十五…………1
第四冊
樂書(陳旸撰,元明遞修本) 卷九十六至卷一百五十…………1
第五冊
樂書(陳旸撰,元明遞修本) 卷一百五十一至卷二百…………1
第六冊
樂書(陳旸撰,清刻本) 卷一至卷三十………………1
第七冊
樂書(陳旸撰,清刻本) 卷三十一至卷八十三…………1
第八冊
樂書(陳旸撰,清刻本) 卷八十四至卷一百二十六…………1
第九冊
樂書(陳旸撰,清刻本) 卷一百二十七至卷一百六十八…………1
第十冊
樂書(陳旸撰,清刻本) 卷一百六十九至卷二百…………1
琴聲經緯………… 547
琴曲譜錄…………551
第十一冊
琴苑要錄……………… 1
碧雞漫志……………… 147
律呂新書………… 267
樂書正誤………… 405
唐樂曲譜………… 469
琴統………… 475
詞源………… 551
第十二冊
天基聖節排當樂次………… 1
南渡宮禁典儀………… 19
乾淳教坊樂部………… 83
藝流供奉志………… 115
雜劇段數………… 141
古琴疏………… 157
瑟譜………… 173
律呂成書………… 281
琴言十則………… 457
琴箋圖式………… 475
唱論………… 493
韶舞九成樂補………… 501
驃國樂頌………… 569
管弦記………… 575
鼓吹格………… 579
目录介绍如下:
├─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 第1辑 (0 folders, 14 files, 4.03 GB, 4.03 GB in total.)
│001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 第一辑 1.pdf 360.98 MB
│002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 第一辑 2.pdf 366.54 MB
│003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 第一辑 3.pdf 384.78 MB
│004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 第一辑 4.pdf 343.77 MB
│005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 第一辑 5.pdf 377.69 MB
│006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 第一辑 6.pdf 280.73 MB
│007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 第一辑 7.pdf 290.44 MB
│008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 第一辑 8.pdf 273.66 MB
│009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 第一辑 9.pdf 275.42 MB
│010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 第一辑 10.pdf 241.17 MB
│011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 第一辑 11.pdf 232.39 MB
│012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 第一辑 12.pdf 247.77 MB
│013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 第一辑 13.pdf 246.32 MB
│014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 第一辑 14.pdf 207.84 MB
└─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 第2辑 (0 folders, 12 files, 3.15 GB, 3.15 GB in total.)
001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 第2辑 1.pdf 270.69 MB
002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 第2辑 2.pdf 272.90 MB
003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 第2辑 3.pdf 370.41 MB
004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 第2辑 4.pdf 269.22 MB
005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 第2辑 5.pdf 329.29 MB
006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 第2辑 6.pdf 245.17 MB
007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 第2辑 7.pdf 271.21 MB
008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 第2辑 8.pdf 232.60 MB
009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 第2辑 9.pdf 217.04 MB
010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 第2辑 10.pdf 239.46 MB
011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 第2辑 11.pdf 273.08 MB
012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 第2辑 12.pdf 238.91 M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