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史料文献| 最新目录 | QQ:89676568邮箱:89676568@qq.com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介绍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共64期)

资料编号:KW234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1.80G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目錄
第一期 民國58年8月出版
郭廷以:緣起小誌
黃嘉謨:中國對歐戰的初步反應
王爾敏:晚清外交思想的形成
王樹槐:清末繙譯名詞的統一問題
李國祁:三國干涉還遼後中德租借港灣的洽商與德璀琳(G. Detring)上德政府建議書
呂實強:義和團變亂前夕四川省的一個反教運動──光緒二十四年余棟臣事件
李恩涵:中美收回粵漢路權交涉──晚清收回鐵路利權運動的研究之一
張朋園:黃遵憲的政治思想及其對梁啟超的影響
王聿均:舒爾曼在華外交活動初探(1921-1925)
金承藝:關於同治帝遺詔立載澍為帝一事的辯證
金承藝:奕訢受封恭親王始末
◎書評
張存武、林明德:《韓國近代史》評介
張朋園:《張南通(謇)日記》
張朋園:朱著《現代中國改革家張謇》
王家儉:評介Rawlinson著《中國海軍發展史》
◎學術報導
李國祁:西德近代中國問題研究之概況
陳三井:法國的近代現代中國史研究
張存武:韓國研究中國近代史之現狀
李毓澍:日本東京有關中國近代史資料的收藏及近代中日關係史研究的概況

第二期 民國60年6月
梁敬錞:序
王爾敏:清季知識分子的自覺
黃福慶:清末的留日政策
郭正昭:王光祈與少年中國學會(1918-1936):民國學會個案探討之一
李國祁:一八九五年列強對中國償日戰債借款的競爭
張玉法:福州船廠之開創及其初期發展(1866-1875)
汪榮祖:梁啟超新史學試論
陳三井:法國與辛亥革命
陸寶千:倭仁論
沈雲龍:張謇、程德全對辛亥開國前後之影響
李雲漢:馮玉祥察省抗日事件始末
王 萍:清初曆算家梅文鼎
趙中孚:一九二○~三○年代的東三省移民
林明德:安奉鐵路改築與抵制日貨運動
王樹槐:基督教教育會及其出版事業
張朋園:廣智書局(1901-1915):維新派文化事業機構之一
呂實強:周漢反教案
張存武:清代中韓邊務問題探源
魏秀梅:從量的觀察探討清季布政使的人事嬗遞現象
Wang Erh-min:China"s Use of Foreign Military Assistance in the LowerYangtze Valley,1860-1864
◎書評
張朋園:高著《中國知識分子與辛亥革命》
李健民:魏斐德著《西方對華南社會的衝擊與反應,1839-1861》
藍旭男:評介《總理衙門的組織與功能》
◎學術報導
申淑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圖書資料簡介

第三期 上冊 民國61年7月
梁敬錞:開羅會議之背景
王樹槐:庚子地方賠款
王爾敏:晚清政治思潮之動向
張玉法:外人與辛亥革命
黃福慶:五四前夕留日學生的排日運動
李國祁:明清兩代地方行政制度中道的功能及其演變
陶英惠:蔡元培與大學院
李陳順妍:晚清的重商主義運動
Lee En-han:The Chekiang Gentry-Merchants vs. the Peking Court Officials: China"s Struggle for Recovery
of the British Soochow-Hangchow-Ningpo Railway Concessions, 1905-1911
Thomas L. Kennedy:The Kiangnan Arsenal in the Era of Reform, 1895-1911

第三期 下冊 民國61年12月
趙中孚:移民與東三省北部的農業開發(1920-30)
王 萍:清初的曆算研究與教育
張朋園:維護共和:梁啟超之聯袁與討袁
陸寶千:劉蓉論:清代理學家經世之實例
蘇雲峰:康有為主持下之萬木草堂(1891-1898)
呂實強:重慶教案
魏秀梅:從量的觀察探討清季按察使的人事嬗遞現象
張存武:清韓陸防政策及其實施:清季中韓界務糾紛的再解釋
林明德:論第二次「韓俄密約」
陳三井:略論馬建忠的外交思想
郭正昭:社會達爾文主義與晚清學會運動(1895-1911)──近代科學思潮社會衝擊研究之一
◎書評
張朋園:徐著《中國近代史》
郭正昭:評介布拉克著《現代化的動力:一個比較歷史的研究》
◎附載
張朋園編輯、沈懷玉助理:民國職官年表初稿(元年至五年)

第四期 上冊 民國62年5月
王爾敏:清代勇營制度
李恩涵:唐紹儀與晚清外交
張玉法:民國初年對政黨移植問題的爭論
張朋園:時報──維新派宣傳機關之一
金承藝:慈禧太后的家族
王樹槐:清季的廣學會
蘇雲峰:清季武昌學界的革命運動
魏秀梅:從量的觀察探討清季督撫的人事嬗遞
黃嘉謨:馬沙利使華的活動
陳存恭:列強對中國禁運軍火的發端
呂實強:晚清中國知識分子反教言論的分析之一──反教方法的倡議(1860-1898)
陳三井:華工參加歐戰之經緯及其貢獻

第四期 下冊 民國63年12月
林明德:民初日本對華政策之探討(1911-1915)
蔣永敬:羅家倫先生的生平及其對中國近代史研究的貢獻
李雲漢:介紹孫文主義學會及其有關文件
陸寶千:嘉道史學──從考據到經世
張存武:清代中國對朝鮮文化之影響
王 萍:阮元與疇人傳
趙中孚:近代東三省移民問題之研究
C. Martin Wilbur:Problems of Starting a Revolutionary Base: Sun Yat-sen and Canton, 1923
San-pao Li:Letters to the Editor in John Fryer"s Chinese Scientific Magazine, 1876-1892: An Analysis
Thomas L. Kennedy: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Military Industry in China, 1860-1868
Samuel C. Chu:The Grand Council in the T"ung-chih Kwang-hsu Periods(1860-1900): A Preliminary Study
Alan R. Sweeten:The Mason Gun-running Case and the 1891 Yangtze Valley Anti-missionary Disturbances:
A Diplomatic Link

第五期 民國65年6月
王爾敏:商戰觀念與重商思想
魏秀梅:從量的觀察探討清季學政的人事嬗遞
張玉法:民初政黨的調查與分析
金承藝:從「胤」問題看清世宗奪位
王家儉:旅順建港始末
陶英惠:蔡元培與北京大學(1917-1923)
趙中孚:清末東三省改制的背景
黃福慶:東亞同文會──日本在華文教活動研究之一
陳存恭:從「貝里咸合同」到「禁助中國海軍協議」(1911-1929)
張存武:朝鮮對清外交機密費之研究
李恩涵:China"s Struggle for a Native-Financed Railway System
◎書評
張朋園:賈著《俄羅斯與辛亥革命》

第六期 民國66年6月
劉鳳翰:榮祿與武衛軍
金承藝:胤禎:一個帝夢成空的皇子
李健民:顏惠慶與停止舊俄使領待遇
張朋園:近代湖南人性格試釋
張玉法:清末民初的山東地方自治
黃福慶:歐戰後日本對庚款處理政策的分析──日本在華文教活動研究之二
呂實強:近代四川的移民及其所發生的影響
陳存恭:民初陸軍軍火之輸入
王樹槐:清末江蘇地方自治風潮
Chin-tung Liang:Patrick Hurley, the China Mediator
Charles H. Hedtke:The Szechwanese Railroad Protection Movement: Themes of Change and Conflict
◎書評
張朋園:姚著《中國銀行二十四年發展史》
張朋園:黎著《北洋政治:派系政爭與憲政不果》

第七期 民國67年6月
陶英惠:蔡元培與中央研究院(1927-1940)
王樹槐:江蘇民性與近代政治革新運動
李恩涵:同治年間陜甘回民事變中的主要戰役
羅炳綿:近代中國典當業的社會意義及其類別與稅捐
王爾敏:胡林翼之志節才略及其對於湘軍之維繫
呂實強:近代四川的農民生活
郝延平:晚清沿海的新貨幣及其影響
張玉法:清末民初的山東社會:宗教信仰與人物崇拜的變遷
林崇墉:林敬紉與乞援血書
黃嘉謨:英人廈門小刀會事件
王業鍵:近代中國農業的成長及其危機
陳存恭:中國航空的發軔(1906-1929)
蘇雲峰:湖北省諮議局與省議會(1909-1926)
張 灝:晚清思想發展試論──幾個基本論點的提出與檢討
王 萍:廣東省的地方自治──民國二十年代
趙中孚:近代東三省鬍匪問題之探討
郭正昭:從演化論探析嚴復型危機感的意理結構
Min-chih Chou:The Debate on Science and the Philosophy of Life in 1923
Tao Tien-yi:The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1850-1864: A Police State, A Reign of Terror
Bernd Martin:Germany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German Far Eastern Policy of the Interwar Period
Britten Dean: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n Incident in the Career of Minister
Charles Denby
Alan Richard Sweeten:The Ti-Pao as Bottom-level Bureaucrat: Evidence from Local Criminal Cases in South
China, 1860-1877
homas L. Kennedy:The Coming of the War at the Kiangnan Arsenal, 1885-1895
San-pao Li:K"ang Yu-wei"s Shih-li Kung-fa Chn-shu: A Complete Book of Substantial Truths and Universal
Principles

第八期 民國68年10月
王爾敏:湘軍軍系的形成及其維繫
張玉法:民初國會中的保守派政黨
王樹槐:清末民初江蘇省城市的發展
李恩涵:剿捻期間湘淮軍間的合作與衝突
金承藝:胤禎、非清世宗本來名諱的探討
沈懷玉:清末西方地方自治思想的輸入
Su Yun-feng: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Emergence of Heavy Industry in China, 1865-1911: A Comparative
Study of Hupeh and Kiangsu Provinces
Chao Chung-fu: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Inter-regional Migration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Manchuria, 1668-1911
Frank A. Lojewski:Ting Jih-ch"ang in Kiangsu: Traditional Methods of Surmounting Dysfunction in
Local Administration during the Late Ch"ing Period
Richard C. DeAngelis:Jacob Gould Schurman, Sun Yat-sen, and the Canton Customs Crisis
◎書評
張存武:杜婷娜著《儒士與夷使:韓國的開放,1875-1885》

第九期 民國69年7月
王爾敏:中國近代之自強與求富
黃嘉謨:石達開幼子的結局問題
趙 岡:明清地籍研究
黃福慶:論中國人的日本觀──以戴季陶的日本論為中心
李國祁:閩浙兩省制度、行政與人事的革新
張玉法:清末民初山東地區的中外交涉
蘇雲峰:湖北近代工礦業之發展
王樹槐:鴉片毒害──光緒二十三年問卷調查分析
劉鳳翰:晚清新軍編練及指揮機構的組織與變遷
趙中孚:綠營積弊與所謂名糧問題
陳三井:法國茹費理內閣的對華政策
沈懷玉:清末地方自治之萌芽(1898-1908)
李恩涵:同治、光緒年間湘淮軍的衝突與合作(1870-1885)
李念萱:「哈亂」與中東鐵路
林滿紅:清末本國鴉片之替代進口鴉片(1858-1906)──近代中國
「進口替代」個案研究之一
Murray A. Rubinstein:The Northeastern Connection: American Board Missionaries and the Formation of
American OpinionToward China, 1830- 1860
◎書評
張朋園:勞著《清代教育及大眾識字能力》
陸寶千:評介翁之鏞著《中國經濟問題探原》
◎史料介紹
王聿均: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經濟檔案之重要內涵與評價──「經濟檔整理編目計畫」工作報告
張存武:中國海關出版品簡介

第十期 民國70年7月
蘇雲峰:近代中國教育思想之演變
王爾敏:秘密宗教與秘密會社之生態環境及社會功能
張玉法:國民黨與進步黨的比較研究
王樹槐:清末民初江蘇省的災害
魏秀梅:從量的觀察探討清季駐防將軍都統之人事嬗遞
張秋雯:清末巴塘變亂之探討
李健民:五卅慘案後的反英宣傳
趙中孚:清代東三省的地權關係與封禁政策
黃嘉謨:馬君武的早期思想與言論
Kang Chao:Demographic Development in Manchuria, 1924-1941
Murray A. Rubinstein:Go Ye Unto the World: The Defining of the Missionary"s Task in America
and China, 1830-1850
Richard C. DeAngelis:Resisting Intervention: American Policy and the Lin Ch"eng Incident
Thomas L. Kennedy:The Peiyang Arsenal and the Evolution of Warlord Logistics, 1895-1911
F. Gilbert Chan:Liao Chung-k"ai and the Labor Movement in Kwangtung, 1924-1925
◎書評
張存武:讀金基赫著《東亞世界秩序的結局:一八六○~一八八二間的朝鮮及大清帝國》

第十一期 民國71年7月
王聿均:清代中葉士大夫之憂患意識
王爾敏:中國近代知識普及化之自覺及國語運動
蘇雲峰:民初之商人,1912-1928
王樹槐:清末民初江蘇省的財政,1860-1916
張朋園:清末民初湖南的軍事變革
趙中孚:辛亥革命前後的東三省
范毅軍:汕頭貿易與韓江流域手工業的變遷,1867-1931
李孝悌:河北定縣的鄉村建設運動──四大教育
Ramon H. Myers:Society and Economy in Modern China: Some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s
David D. Buck:Imperially Inspired Philanthropy in the Ch"ing: The Case of Granaries in the
Early Eighteenth Century
Murray A. Rubinstein:Propagating the Democratic Gospel: Western Missionaries and the
Diffusion of Western Thoughts in China, 1830-1848
Susan A. Capie:James B. Angell, Minister to China 1880-1881: His Mission and the Chinese
Desire for Equal Treaty Rights
Arthur Rosenbaum:The Railway Controversy of 1911: The Bureaucratic Perspective
Lin Min-te:Yuan Shih-kai and the 1911 Revolution
◎書評
張存武:讀《排華與門戶開放之爭:1900-1906》
張玉法:研究近代中國城市發展的一個案例──評介包德威著《中國城市變遷》
蔣永敬:賈著《鮑羅廷》評介
李恩涵:評入江昭《超越帝國主義:一九二一至一九三一年遠東新秩序的尋求》
◎學術報導
王樹槐:中國近代維新運動研討會
李雲漢:中華民國建國史討論會的召開及其成果
呂實強:「孫逸仙博士與香港」國際學術會議
陳三井:簡記橫濱「三民主義與中國──辛亥革命七十週年研討會」
畢昂高:法國對近代及現代中國之研究概況簡介
陸寶千:略記近史所庋藏于潤生所贈文件

第十二期 民國72年6月
李恩涵:左宗棠的經世思想
王爾敏:灤州石佛口王氏族系及其白蓮教信仰的傳承
趙中孚:近代中國軍事因革與現代化運動
張秋雯:光緒三十二年的南昌教案
陸寶千:民國初年康有為之孔教運動
張玉法:民初對制憲問題的爭論
范毅軍:廣東韓梅流域的糖業經濟,1861-1931
張瑞德:平漢鐵路營運狀況分析,1906-1935
Samuel C. Chu:Early 20th Century Chinese Christian Writers and the Church Indigenization Movement
Young-tsu Wong:Chang Ping-lin and the Rising Chinese Revolutionary Movement, 1900-1905
Lee Kuo-chi:Social Changes of the Frontier Areas of China during the Ch"ing Dynasty
Chang P"eng-yuan:Provincial Assemblies: The Emergence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1909-1914
Wang Shu-hwai:The Effect of Railroad Transportation in China,1912- 1927
F. Gilbert Chan:Sheng Shih-Ts"ai"s Reform Programs in Sinkiang: Idealism or Opportunism?
◎書評
蔣永敬:吳著《孫逸仙先生傳》評介
張朋園:駱編:《中國的現代化》
李孝悌:評介賈祖麟著《中國近代的知識份子與國家》
◎學術報導
何丙郁:何丙郁博士在本所講述對李約瑟和「中國科學技術史」的認識
艾 愷:論目前在西方的中國地方史研究的趨向
蘇雲峰:「辛亥革命研討會」記略
李國祁、王樹槐、張朋園:參加全美中國研究協會年會及訪問各大學觀感報告
陳三井:法國所藏勤工儉學運動史料介紹
呂實強、李孝悌、孫 斌: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及臺中市收藏有關臺灣史料初步調查報告
張玉法、張瑞德:臺南市和高雄市收藏有關臺灣史料初步調查報告

第十三期 民國73年6月
金承藝:關於李連英的記述
王爾敏:經世思想之義界問題
李齊芳:清雍正皇帝兩次遣使赴俄之謎──十八世紀中葉中俄關係之一幕
陳三井:新民學會之成立及其在法活動
張玉法:民國初年的國會(1912-1913)
謝國興:塘沽協定的由來及其意義
蘇雲峰:廣雅書院(1888-1902)
黃福慶:甲午戰前日本在華的諜報機構:──論漢口樂善堂與上海日清貿易研究所
陳永發:從 Ralph Thaxton 的研究論抗日時期中共在太行山地區及其附近的活動
魏秀梅:從量的觀察探討清季駐防副都統之人事嬗遞
◎學術報導
呂實強、黃嘉謨、王 璽、李健民:臺中縣及南投縣有關臺灣史料史蹟的初步調查報告
張玉法、趙中孚、范毅軍、張瑞德:臺南縣和高雄縣收藏有關臺灣史料初步調查報告
蘇雲峰、朱浤源:花蓮縣和臺東縣收藏有關臺灣史料初步調查報告
王 萍、羅久蓉:宜蘭縣有關臺灣史料史蹟初步調查報告
呂實強、陸寶千、陳三井、朱浤源:彰化縣收藏有關臺灣史料初步調查報告

第十四期 民國74年6月
熊秉真:從唐甄看個人經驗對經世思想衍生之影響
黃嘉謨:清季的廣西邊防
張存武:清季中韓關係之變通
許雪姬:二劉之爭與晚清臺灣政局
羅久蓉:康有為的歷史觀及其對時局與傳統的看法
王樹槐:江蘇淮南鹽墾公司的墾殖事業(1901-1937)
陳三井:周恩來旅歐時期的政治活動(1921-1924)
張忠棟:胡適從「努力」到「新月」的政治言論
王聿均:戰時日軍對中國文化的破壞
Samuel C. Chu:The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from U.S.A.
◎史料介紹
王爾敏:一八五四年上海「泥城之戰」原圖
◎書評
張朋園:周著《胡適與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選擇》
李健民:評介 Clifford 著《一九二五年的上海:中國的城市民族主義與外人特權的維護》
K. S. Liew:Chong, Americans and Chinese Reform and Revolution, 1898-1922
◎學術報導
沈雲龍、李國祁、王聿均、王樹槐:「中國近代史研究的過去與未來」座談會發言紀錄
張朋園、熊秉真、許雪姬、羅久蓉、謝國興:雲林縣有關臺灣史蹟史料初步調查報告
陳三井、陸寶千、范毅軍、朱浤源:屏東縣有關臺灣史料史蹟初步調查報告
黃福慶、魏秀梅、張秋雯、張瑞德:苗栗縣有關臺灣史料史蹟初步調查報告

第十五期 上冊 民國75年6月
熊秉真:十七世紀中國政治思想中非傳統成份的分析
劉廣京、周啟榮:皇朝經世文編關於「經世之學」的理論
王爾敏:近代史上的東西南北洋
汪榮祖:康有為章炳麟合論
陳三井:張繼與勤工儉學
謝國興:民初漢冶萍公司的所有權歸屬問題(1912-1915)
張玉法:二次革命:國民黨與袁世凱的軍事抗爭(1912-1914)
王樹槐:國人對興建鐵路的爭議(1859-1889)
楊翠華:歷史地質學在中國的發展(1912-1937)
李恩涵:九一八事變前中美撤廢領事裁判權的交涉──北伐後中國「革命外交」的研究之三
黃福慶:論後藤新平的滿洲殖民政策
藍旭男:收回旅大與抵制日貨運動

第十五期 下冊 民國75年12月
趙中孚:清代東三省北部的開發與漢化
李國祁:道咸同時期我國的經世致用思想
陸寶千:論羅澤南的經世思想
張朋園:胡適與梁啟超──兩代知識分子的親和與排拒
張忠棟:在動亂中堅持民主的胡適
沈松僑:五四時期章士釗的保守思想
陳昭璇:日本與北京關稅特別會議
張 力:一九三○年代中國與國聯的技術合作
劉鳳翰:論太原會戰及其初期戰鬥──平型關作戰

第十六期 民國76年6月
魏秀梅:清代科場迴避制度,1645-1906──以文場鄉會試為例
黃克武:理學與經世──清初「切問齋文鈔」學術立埸之分析
陸寶千:愛日草堂諸子──常州學派之萌坼
張存武:中國對西方窺伺琉球的反應,1840-1860
張秋雯:古田菜會的反教事件
張玉法:清末民初的外資工業
呂實強:民初四川的省議會,1912-1926
韋慕庭:孫中山的蘇聯顧問,1920-1925
李健民:北京三一八慘案(民國十五年)
王樹槐:浙江長興煤礦的發展,1913-1937
蘇雲峰:羅家倫與清華大學
李雲漢:盧溝橋事變:第二次中日戰爭的開端
陳慈玉:抗戰時期的四川蠶桑業
劉鳳翰:論「百團大戰」
王聿均:抗戰時期詩歌之形式和內容──「抗戰文學」論之一
Suzanne Wilson Barnett:Foochow"s Academies: Public Ordering
and Expanding Education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第十七期 上冊 民國77年6月
陳志讓:試論邊緣地區的農業商業化
黎志剛:輪船招商局國有問題,1878-1881
張朋園:理性與傲慢:清季貴州田興恕教案試釋
陳三井:基督教青年會與歐戰華工
黃福慶:鄒魯與國立中山大學
李國祁:民國十四年汪精衛的爭權
李恩涵:九一八事變(1931)前中英撤廢領事裁判權的交涉──北伐後中國「革命外交」的研究之四
陳永發:中共早期肅反的檢討──AB團案
Ursula Richter:Did Yuan Shih-kai"s Son Dine with the Kaiser? Some Evidences for Yuan K"o-ting"s
Journey to Germany in 1913
C. Martin Wilbur:The Beginnings of the Farmers Movement in Kwangtung, 1924-1926

第十七期 下冊 民國77年12月
陳存恭:張之洞在山西,1882-1884
張玉法:清末民初的官督商辦工業
何漢威:清末賦稅基準的擴大及其局限──以雜稅中的菸酒稅和契稅為例
呂芳上:清末的江西省諮議局,1909-1911
陸寶千:章炳麟之儒學觀
黃克武:從申報醫藥廣告看民初上海的醫療文化與社會生活,1912-1926
林明德:偽滿洲國與反滿抗日運動
王樹槐:張人傑與淮南煤礦,1928-1937
楊翠華:蔣夢麟與北京大學,1930-1937
朱浤源:1930年代廣西的動員與重建
劉鳳翰:論抗戰前日人對中國軍事之調查
第十八期 民國78年6月
魏秀梅:清代任官之籍貫迴避制度
熊秉真:清政府對江西的經營
王爾敏、吳倫霓霞:儒學世俗化及其對於民間風教之浸濡──香港處士翁仕朝生平志行
Chang P"eng-yuan:Constitutionalism in the Late Qing ──Conception and Practice
朱浤源:近代廣西的交通建設
張 力:近代國人的開發西北觀
沈松僑:從自治到保甲:近代河南地方基層政治的演變,1908-1935
呂芳上:民國初年的江西省議會,1912-1924
楊翠華:中基會的成立與改組
李恩涵:日軍南京大屠殺的屠殺令問題
張玉法:清末民初的民營工業

第十九期 民國79年6月
朱浤源:近代廣西貨幣的變革(1662-1937)
Chang P"eng-yuan:Modernization and Revolution in China,
1860-1949
黎志剛:輪船招商局經營管理問題,1872-1901
周明之:王國維的教育思想
王爾敏:中國近代知識普及化傳播之圖說形式──點石齋畫報例
Chang Yu-fa:Societal Change in Modern China, 1890s-1980s
吳倫霓霞:興中會前期(1894-1900)孫中山革命運動與香港的關係
黃自進:犬養毅與孫中山的革命運動──援助動機的探討
陸寶千:章炳麟之道家觀
陳儀深:太虛法師的政治思想初探
李孝悌:從中國傳統士庶文化的關係看二十世紀的新動向
黃福慶:滿鐵調查部的調查事業
陳三井:民初西南大學之倡設與棄置
李健民:民國十五年四川萬縣慘案
林明德:日本對華北的經濟侵略(1933-1945)
胡國台:抗戰時期教育經費與高等教育品質:1937-1945
張淑雅:美國對臺政策轉變的考察(1950年12月-1951年5月)

第二十期 民國80年6月
陳秋坤:平埔族岸裡社潘姓經營地主的崛起,1699-1770
王爾敏:寧波口岸淵源及其近代商埠地帶之形成
呂實強:論洋務運動的本質
張存武:韓俄接觸與中韓關係,1862-1874
許雪姬:臺灣中華總會館成立前的「臺灣華僑」,1895-1927
蘇雲峰:清華的人文教育傳統
Ursula Richter:Richard Wilhelm── Founder of a Friendly China
Image in Twentieth Century Germany
李宇平:試論梁啟超的反通貨膨脹言論
陸寶千:章太炎之論墨學
張玉法:民國初年的中國社會黨,1911-1913
黃自進:吉野作造對中國革命的認識與態度的轉變
張啟雄:「獨立外蒙」的國家認同與主權歸屬交涉
王樹槐:首都電廠的成長,1928-1937
李恩涵:日軍南京大屠殺所涉及的戰爭國際法問題
Su-Ya Chang:Unleashing Chiang Kai-shek?
Eisenhower and the Policy of Indecision toward Taiwan, 1953
謝國興:安徽的對外貿易與經濟變遷,1877-1937

第二十一期 民國81年6月
王樹槐:江蘇武進戚墅堰電廠的經營(1928-1937)
賴惠敏:社會地位與人口成長的關係──以清代兩個滿洲家族為例
張壽安:淩廷堪的禮學思想──「以禮代理」說與清乾嘉學術思想之走向
熊秉真:傳統中國的乳哺之道
王爾敏:傳統中國庶民日常生活情節
李恩涵:中英收交威海衛租借地的交涉(1921-1930)
魏秀梅:清代審案迴避制度
李達嘉:五四前後的上海商界
蘇雲峰:清華學校──美國早期(和平演變)中國的重要孔道
張秋雯:清代雍乾兩朝之用兵川邊瞻對
張啟雄:中華思想下的「外蒙主權」談判──民初陸庫北京會議
黃嘉謨:廣西新軍與辛亥革命
朱浤源:廣西教育的初期現代化(1902-1937)
沈松僑:地方精英與國家權力──民國時期的宛西自治,1930-1943
洪秋芬:日據初期臺灣的保甲制度(1895-1903)
許文堂:中國社會民主黨的創建與沒落(1924-1930)
林明德:日俄戰爭後日本勢力在東北的擴張
張玉法:民國初年山東省行政制度的變革(1912-1937)
翟志成:熊十力在廣州(1948-1950)
黃自進:吉野作造對孫中山的認識與評價
陸寶千:章太炎對西方文化之抉擇
張瑞德:抗戰時期陸軍的人事管理
Chang Su-Ya:The Limited War Controversy: U.S. Policy toward
Communist
China"s Intervention in Korea, Summer 1950-Spring 1951

第二十二期 上冊 民國82年6月
王樹槐:設立滬西電力公司的談判,1932-1935
賴惠敏:清代皇族的過繼研究
范毅軍:走私、貪污、關稅制度與明清國內貨物流通稅的徵收──明清時代關稅資料性質的檢討
林滿紅:銀與鴉片的流通及銀貴錢賤現象的區域分佈(1808-1854) ──
世界經濟對近代中國空間方面之一影響
李宇平:試析三○年代中國的經濟恐慌論
李達嘉:上海商人的政治意識和政治參與(1905-1911)
張朋園:立憲派的「階級」背景
呂芳上:尋求新的革命策略──國民黨廣州時期的發展(1917-1926)
朱浤源:再論孫中山的民族主義
李健民:清嘉慶元年川楚白蓮教起事原因的探討
張秋雯:清代嘉道咸同四朝的瞻對之亂──瞻對賞藏的由來
沈懷玉:行政督察專員制度之創設、演變與功能
魏秀梅:琦善在豫魯的政績,1814-1829
黃自進:吉野作造在五四時期的對華文化交流

第二十二期 下冊 民國82年6月
李恩涵: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對晉東北、冀西、冀中的「三光作戰」
陳在正:牡丹社事件所引起之中日交涉及其善後
張淑雅:安理會停火案:美國應付第一次臺海危機策略之一
張啟雄:釣魚台列嶼的主權歸屬問題──日本領有主張的國際法驗證
黃福慶:滿鐵調查部檢肅事件之背景探討
蘇雲峰:清華校長人選和繼承風波(1918-1931)
羅久蓉:抗戰勝利後教育甄審的理論與實際
徐明華:中央研究院與中國科學研究的制度化
王爾敏:清廷「聖諭廣訓」之頒行及民間之宣講拾遺
李孝悌:民初的戲曲改良論
張壽安:淩廷堪與清中葉的崇禮學風
陸寶千:馬浮之六藝論

第二十三期 上冊 民國83年6月
熊秉真:中國近世士人筆下的兒童健康問題
王爾敏:中國傳統記誦之學與詩韻口訣
賴惠敏:清代皇族的家族結構與財產分配
陸寶千:述馬浮之以佛釋儒
魏秀梅:琦善在兩江的政績,1825-1827
林滿紅:嘉道年間貨幣危機爭議中的社會理論
李恩涵:左宗棠與清季政局
李達嘉:從「革命」到「反革命」──上海商人的政治關懷和抉擇,1911-1914
張玉法: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新聞與言論,1915-1923
黃自進:從「二十一條要求」看吉野作造的日本在華權益觀
游鑑明:日據時期的臺籍護士

第二十三期 下冊 民國83年6月
陳慈玉:日本對山西的煤礦投資(1918-1936)
張春蘭:顧維鈞的和會外交──以收回山東主權問題為中心
許雪姬:臺灣總督府的「協力者」林熊徵──日據時期板橋林家研究之二
王樹槐:上海浦東電氣公司的發展,1919-1937
馬文英:德國軍事顧問團與中德軍火貿易關係的推展
李宇平:恐慌之救濟與與法幣政策的形成(1932-1935)──貨幣改革說與貿易平衡說的對立與消長
翟志成:中共與黨內知識分子關係之四變,1921-1949
陳儀深:國共鬥爭下的自由主義(1941-1949)
羅久蓉:抗戰勝利後中共懲審漢奸初探
張淑雅:臺海危機前美國對外島的政策(1953-1954)
謝國興:企業發展與臺灣經濟:一個歷史學的研究法
Ursula Richter:Historical Scepticism in the New Culture Era: Gu Jiegang and the "Debate
on Ancient History"

第二十四期 上冊 民國84年6月
陸寶千:馬浮之易學──儒學新體系之基礎
黃克武:嚴復對約翰彌爾自由思想的認識:以嚴譯《群己權界論》(On Liberty)為中心之分析
程一凡:經世家顧炎武的史學精神
魏秀梅:清代之鄉試考官
王爾敏:王韜生活的一面──風流至性
熊秉真:疳──中國近世兒童的疾病與健康研究之二
楊翠華:任鴻雋與中國近代的科學思想與事業
張啟雄:民初中俄蒙恰克圖會議的名分論爭與交涉──外蒙國號帝號年號及政府名義的改廢
黃福慶:九一八事變後滿鐵調查機關的組織體系(1932-1943)
張淑雅:金馬撤軍?──美國應付第一次臺海危機策略之二

第二十四期 下冊 民國84年6月
賴惠敏:清代皇族的經濟生活
王樹槐:江蘇省第一家民營電氣事業──鎮江大照電氣公司,1904-1937
唐啟華:北洋政府時期海關總稅務司安格聯之初步研究
李宇平:一九三○年代中國城鄉問題的思想淵源──所得全面低減說與所得分配不均說的爭議
林滿紅:臺灣與東北間的貿易(1932-1941)
陳慈玉:戰時日本對華北煤礦的統制(1937-1945)以太原集團和膠濟集團為例
張瑞德:抗戰時期國軍的參謀人員
李恩涵:日軍在山東的「掃蕩戰」與「三光作戰」(1937-1945)
羅久蓉:歷史情境與抗戰時期「漢奸」的形成──以一九四一年鄭州維持會為主要案例的探討
Alexander G. Larin:Chinese Immigration in Russia,1850"s-1920"s

第二十五期 民國85年6月
熊秉真:小兒之吐──一個中國醫療發展史和兒童健康史上的考察
王爾敏:明清以來民間之文字游戲與庸俗詩裁
胡國台:皇權、官僚與社會秩序──清代乾隆朝張洪舜兄弟盜案研究
梁元生:清末的天津道與津海關道
張秋雯:丁寶楨川督任內對藏局的因應
王樹槐:上海閘北水電廠商辦的爭執,1920-1924
葉其忠:從張君勱和丁文江兩人和〈人生觀〉一文看1923年「科玄論戰」的爆發與擴展
李恩涵:九一八事變前後日本對東北(偽滿洲國)的毒化政策
黃自進:犬養毅與九一八事變
王大剛:The USSR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astern Turkestan
Republic in Xinjiang
張淑雅:文攻武嚇下的退縮:美國決定與中共舉行大使級談判的過程分析,1954-1955
◎研究討論
黃克武:論李澤厚思想的新動向:兼談近年來對李澤厚思想的討論

第二十六期 民國85年12月
黃一農﹕明清天主教在山西絳州的發展及其反彈
黃克武:梁啟超的學術思想:以墨子學為中心之分析
王世宗﹕「新帝國主義」中的逆流﹕莎士保理與英國的遠東政策
陳慈玉﹕撫順煤礦的發展,1907-1931
葉其忠:1923年「科玄論戰」評價之評價
余敏玲﹕國際主義在莫斯科中山大學,1925-1930
張 力﹕從「四海」到「一家」:國民政府統一海軍的再嘗試,1937-1948
馬幼垣﹕抗戰期間未能來華的外購艦
陳儀深﹕政權替換與佛教法師的調適──以一九四九年前後的明真、虛雲、道安、印順為例

第二十七期 民國86年6月
王爾敏:盛宣懷與中國實業利權之維護
李恩涵:日本在華北的販毒活動(1910-1945)
李達嘉:袁世凱政府與商人(1914-1916)
王樹槐﹕九江映廬電燈公司:自營與政府的整理(1917-1937)
呂芳上:北伐時期英國增兵上海與對華外交的演變
李宇平:一九三○年代中國的救濟經濟恐慌說(1931-1935)
◎書評與書評論文
周婉窈: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by Dorothy Ko
姚開陽:《中國戰史大辭典──兵器之部》,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
孫隆基:Global Space and the Nationalist Discourse of Modernity:
The Historical Thinking of Liang Qichao, by Xiaobing Tang
蔣永敬:《中華民國史》第二編第五卷,楊天石、牛大勇、習五一等編著
王克文:The Shanghai Green Gang: Politics and Organized Crime,
1919-1937, by Brian G. Martin
余敏玲:DRG(<)^ Rjvbynthy b Yfwbjyfkmyj-Htdjk.wbjyyjt Ldb;tybt d
Rbnft%
Ljrevtyns^ n&1^ 1920-1925, 俄羅斯現代史文獻保管與研究中心,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
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編
《俄共中國革命祕檔(一九二○~一九二五)》,郭恆鈺著
《聯共〈布)、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運動(1920-1925)》,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譯
《聯共、共產國際與中國(1920-1925)》,李玉貞譯
張淑雅:The Practice of Power: US Relations with China since 1949, by Rosemary Foot
陳永發:Hungry Ghosts: Mao’s Secret Famine, by Jasper Becker
《人禍:「大躍進」與大饑荒》,丁抒著
《廬山會議實錄》,李銳著
《大躍進親歷記》,李銳著

第二十八期 民國86年12月
劉祥光:中國近世地方教育的發展──徽州文人、塾師與初級教育(1100-1800)
巫仁恕:明末清初城市手工業工人的集體抗議行動──以蘇州城為探討中心──
王俊中:「滿洲」與「文殊」的淵源及西藏政教思想中的領袖與佛菩薩
賴惠敏:乾隆朝內務府的當鋪與發商生息(1736-1795)
王樹槐:國民政府接管民營電廠的政策與實踐──以南昌開明電燈公司為例
◎研究討論
岸本美緒:評林滿紅〈世界經濟與近代中國農業──清人汪輝祖一段乾隆糧價記述之解析〉一文
林滿紅:與岸本教授論清乾隆年間的經濟
◎書評
吳蕙芳:小川陽一著《依日用類書談明清小說的研究》(日文書)
鄭永昌:評介岸本美緒著《清代中國的物價與經濟變動》(日文書)
許世融:濱下武志著《近代中國的國際的契機──朝貢貿易制度與近代亞細亞》(日文書)
趙祐志:杉原薰著《亞細亞間貿易的形成與構造》(日文書)
陳國棟:The Origins of Chinese Kongsi by Wang Tai Peng
鄭曉時:The Soldier and the Citizen: the Role of the Military in Taiwan"s Development by Monte R. Bullard
劉士永:Economics and the Historian by Thomas G. Rawski et. al

第二十九 期 民國87年6月
張秋雯:清季鹿傳霖力主收回瞻對始末
林滿紅:「大中華經濟圈」概念之一省思──日治時期台商之島外經貿經驗
余敏玲:俄國檔案中的留蘇學生蔣經國
朱浤源:救亡兼啟蒙的良方:雷沛鴻訓政式普及教育改革思想
李恩涵:日本在華中的販毒活動(1934-1945)
林美莉:抗戰時期法幣的大小票問題:通貨發行與物價上漲史實的一個觀察
◎書評
林美莉:評介戴建兵著《金錢與戰爭──抗戰時期的貨幣》

第三十期 民國87年12月
張存武:朝鮮人所知的盛世琉球
呂妙芬:聖學教化的弔詭:對晚明陽明講學的一些觀察
李勤璞:白喇嘛與清朝藏傳佛教的建立
黃克武:梁啟超與康德
張朋園:安福國會選舉──論腐化為民主政治的絆腳石
蘇雲峰:抗戰前清華大學的學生運動,1929-1938
潘光哲:郭沫若與〈甲申三百年祭〉

第三十一期 民國88年6月
巫仁恕:明清之際江南時事劇的發展及其所反映的社會心態
魏秀梅:曹振鏞政績考
王樹槐:政府接管前後的廣州電力公司,1909-1938
李恩涵:日本在華南的販毒活動,1937-1945
許雪姬:皇民奉公會的研究──以林獻堂的參與為例
葉其忠:張東蓀生卒年記載誤差之省思:歷史事實與歷史解釋關係間的一個小個案
◎問題與討論
王俊中:與李勤璞先生商榷入關之前滿洲藏傳佛教「建立」的問題
李勤璞:敬答 王俊中先生

第三十二期 民國88年12月
林滿紅:日本政府與台灣籍民的東南亞投資(1895-1945)
游鑑明:近代華東地區的女球員(1927-1937):以報刊雜誌為主的討論
賴惠敏:從契約文書看清代旗地政策與典賣(1644-1820)
呂妙芬:儒釋交融的聖人觀:從晚明儒家聖人與菩薩形象相似處及對生死議題的關注談起
金觀濤、劉青峰:近代中國「權利」觀念的意義演變──從晚清到《新青年》
陳儀深:自由民族主義之一例──論《獨立評論》對中日關係問題的處理
李達嘉:1920年代初期上海商人的民治運動──對軍閥時期商人政治力量的重新評估

第三十三期 民國89年6月
游鑑明:日治時期臺灣學校女子體育的發展
沈松僑:振大漢之天聲──民族英雄系譜與晚清的國族想像
張秋雯:趙爾豐與鄉城之役(1905-1906)
馮筱才:江浙商人與1924年的「齊盧之戰」
葉其忠:1923年「科玄論戰」前張君勱對歐戰四個看法之嬗變及其批評
◎書評
Li-Min Liou: Print ad Politics: "Shibao" and the Culture of
Reform in Late Qing China by Joan Judge

第三十四期 民國89年12月
曹天忠:國民基礎教育與廣西基層社會建設
余敏玲:蔣介石與聯俄政策之再思
張寧:在華英人間的文化衝突:上海「運動家」對抗「鳥類屠害者」,1890-1920
巫仁恕:節慶、信仰與抗爭──明清城隍信仰與城市群眾的集體抗議行為
洪秋芬:日治初期葫蘆墩區保甲實施的情形及保正角色的探討(1895-1909)
許文堂:十九世紀清越外交關係之演變

第三十五期 民國90年6月
金觀濤、劉青峰:從「群」到「社會」、「社會主義」──中國近代公共領域變遷的思想史研究
葉其忠:張東蓀是何意義的「唯心主義者」?──張東蓀的「唯心主義者」標籤及其自評析論
張朋園:國民黨控制下的國會選舉(1947-1948)
呂妙芬:明代吉安府的陽明講會活動

第三十六期 民國90年12月
黃克武、洪溫臨:悲劇的歷史拼圖──金山鄉二二八事件之探析
林滿紅:日本殖民時期臺灣與香港經濟關係的變化──亞洲與世界關係調動中之一發展
張建俅:抗戰時期戰地救護體系的建構及其運作──以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為中心的探討
翟志成:西南聯大校歌歌詞作者考辨
張淑雅:臺海危機與美國對「反攻大陸」政策的轉變
第三十七期 民國91年6月
黎志添:民國時期廣州市「喃嘸道館」的歷史考究
王晴佳:白璧德與「學衡派」—— 一個學術文化史的比較研究
葉其忠:「知識即生活」:從張東蓀與張君勱間的一場辯論看張東蓀早期認識論的核心
林美莉:日汪政權的米糧統制與糧政機關的變遷
張 寧:跨國公司與中國民族資本企業的互動:以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在華冷凍蛋品工業的發展為例

第三十八期 民國91年12月
巫仁恕:明代士大夫與轎子文化
賴惠敏:鐵杆莊稼?清末內務府辛者庫人的家戶與生計
王樹槐:武昌竟成電氣公司,1911-1937
陳平原:「精心結構」與「明白清楚」──胡適述學文體研究

第三十九期 民國92年3月
洪傳祥:荷蘭人統治下大員港埠體系的形成與空間開發
胡成:禮教下滲與鄉村社會的接受和回應──對清中期江南農村地區的觀察(1681-1853)
黃自進:利用與被利用:孫中山的反清革命運動與日本政府之關係
Kai Yiu Chan & Yeh-chien Wang: China’s Grain Trade Networks in the Interwar Years, 1918-1936
第四十期 民國92年6月
論 文
張淑雅:一九五○年代美國對臺決策模式分析
梁鎮三:朝鮮戰爭期間中朝高層的矛盾、分歧及其解決──冷戰中社會主義陣營內國家關係研究案例之一
余敏玲:學習蘇聯;中共宣傳與民間回應
黎漢基:重點發行與強迫攤派──中共建國初期出版政策研究〉
李福鐘:〈中國共產黨為什麼放棄新民主主義〉
書 評
汪榮祖:追尋半世紀的蹤跡:評王晴佳,《臺灣史學50年,1950-2000:傳承、方法、趨向》
楊奎松:孫中山出讓滿蒙權益問題的再探討:評李吉奎,《孫中山與日本》;俞辛淳,《孫中山與日本關係研究》
陳永發:評馬繼森,《外交部文革紀實》
沙培德:Joan W. Scott and Debra Keates, eds., Schools of Thought: Twenty-five Years of Interpretive
Social Science
Paul R. Katz: Barend ter Haar, Ritual and Mythology of the Chinese Triads: Creating an Identity

第四十一期 專 號 - 生活、知識與中國現代性 民國92年9月
黃克武 導言
【論 文】
王正華 生活、知識與文化商品:晚明福建版「日用類書」與其書畫門?????????????????? 1
巫仁恕晚明的旅遊活動與消費文化—以江南為討論中心 ?????????????????????????? 87
汪榮祖 章太炎對現代性的迎拒與文化多元思想的表述???????????????????????????145
黃克武 梁啟超與中國現代史學之追尋??????????????????????????????????????????181
【書 評】
張淑雅 Mao’s China and the Cold War. By Jian Chen???????????????????????????????215
汪榮祖 Print and Politics:Shibao and the Culture of Reform in Late Qing China. By Joan Judge????????????
……………………………………………………………………………225
孫慧敏 Chinese Professionals and the Republican State: The Rise of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in Shanghai,
1912-1937.By Xiaoqun Xu……………………………………………………… 229

第四十二期 民國92年12月
【論 文】
陳慈玉 案牘研究與田野調查:日本東洋史學方法之一面向??????????????????????????1
沙培德 「利於君,利於民」:晚清官員對立憲之議論????????????????????????????????47
張 寧 是運動還是賭博?:跑狗論述與現代上海的成型,1927-33???????????????????73
【研究與討論】
金觀濤 觀念起源的猜想與證明—兼評《「革命」的現代性-中國革命話語考論》????????125
【回應與討論】
王晴佳 對汪榮祖先生〈追尋半世紀的蹤跡〉的回應?????????????????????????????141
汪榮祖 汪榮祖對王晴佳回應的回應???????????????????????????????????????????149
【書 評】
Peter Zarrow
From Subject to Citizen Changing Meanings of Citizenship in Modern China.
Edited by Merle Goldman and Elizabeth J. Perry????????????????????????????????????????????????
??????????????????????155
陳耀煌 Peasants Without the Party: Grass-roots Movements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By Lucien Bianco???????????????????????????????????????????????????179
吳姿穎 葛壯,《宗教與近代上海社會的變遷》??????????????????????????????????187

第四十三期 民國93年3月
【論 文】
王樹槐 張人傑與杭州電廠?????????????????????????????????????????????????????1
李宇平 1930年代初期東亞區域經濟重心的變化——日本擴張輸出與中國經濟蕭條……57
林玉茹 戰爭、邊陲與殖民產業:戰時臺灣拓殖株式會社在東臺灣投資事業的佈局??????117
黃金麟 近代中國的軍事身體建構,1895-1949?????????????????????????????????? 173
【書 評】
汪榮祖 王克文,《汪精衛?國民黨?南京政權》????????????????????????????????????223
趙樹岡 林端,《韋伯論中國傳統法律:韋伯比較社會學的批判》?????????????????????229
何炎泉 Fu Shan’s Worl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Calligraphy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By Qianshen Bai??????????????????????????????????????????????????????237
Aaron William Moore Chinese Reportage: The Aesthetics of Historical Experience.By Charles A. Laughlin?????????????????????????????????????????????????????????????????????????????????????
????????????????????????…………………243

第四十四期 民國93年6月
【論 文】
張哲嘉 「中國傳統法醫學」的知識性格與操作脈………………………………………………1
黃賢強 海外華人與近代中國:1905年抗美運動研究的新視角………………………………31
許文堂 第二次大戰時期中、日、法在越南的衝突與交………………………………………63
張啟雄 1960年前後中華民國對國際奧委會的會籍名稱之爭………………………………103
【書 評】
孫隆基 論中國史之傅柯化 ── 評馮客(Frank Dikotter)
The Discourse of Race in Modern China. By Frank Dikotter
Sex, Culture and Modernity in China: Medical Scie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exual
Identities in the Early
Republican China. By Frank Dikotter
"Racial Discourse in China: Continuities and Permutations,"
by Frank Dikotter, in Frank Dikotter, ed., The Construction of Racial Identities in
China and Japan: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Imperfect Conceptions: Medical Knowledge, Birth Defects and Eugenics in China. By
Frank Dikotter
Crime, Punishment and the Prison in Modern China.
By Frank Dikotter .…………………………………………………………………… 155
汪榮祖 未完成的系譜 
王汎森,《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169
陳永發 關於滿洲國之建構
(評文一) Sovereignty and Authenticity: Manchukuo and the East Asian Modern.
沙培德By Prasenjit Duara…………………………………………………………………177 / 185
(評文二)
李里峰 國民黨黨史新論
王奇生,《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195

第四十五期 民國93年9月
【論 文】
李玉尚 傳染病對太平天國戰局的影響 ……………………………………………………… 1
劉增合 清末禁煙時期的鴉片統稅糾紛……………………………………………………… 53
林孝庭 戰爭、權力與邊疆政治:對1930年代青、康、藏戰事之探討……………………105
黃自進 抗戰結束前後蔣介石的對日態度:「以德報怨」真相的探討 ………………………143
【回應與討論】
馮 客 對孫隆基先生〈論中國史之傅柯化〉的回應…………………………………………195
【書 評】
徐叡美 電影與歷史:評介史家費侯、戴維斯與羅森史東
費侯(Marc Ferro)著,張淑娃譯,《電影與歷史》(Cinema et Histoire)
The Return of Martin Guerre. By Natalie Davis
Slaves on Screen: Film and Historical Vision. By Natalie Davis
Visions of the Past: The Challenge of Film to Our Idea of History. By Robert A. Rosenstone
Revisioning History: Fil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Past. Edited by Robert A.
Rosenstone………………………………………………………………………… 199

第四十六期 民國93年12月
【論 文】
陳學霖 劉伯溫與「八月十五殺韃子」故事考溯.………………………………………………1
賴惠敏 清乾隆朝的稅關與皇室財政……………………………………………………………53
金觀濤, 劉青峰 從「格物致知」到「科學」、「生產力」──
知識體系和文化關係的思想史研究 …………………………………………………………………105
毛文芳 情慾、瑣屑與詼諧──《三六九小報》的書寫視界………………………………159
【回應與討論】
孫隆基 答覆馮客先生…………………………………………………………………………223
【書 評】
楊維真
   陳進金,《地方實力派與中原大戰》……………………………………………………227
陳景彥
北一輝有無「革命情結」?
黃自進,《北一輝的革命情結:在中日兩國從事革命的歷程》…………………………237

第四十七期 民國94年3月
【論 文】
楊久誼 清代鹽專賣制之特點──一個制度面的剖析…………………………………………1
張哲嘉 「大黃迷思」──清代制裁西洋禁運大黃的策略思維與文化意涵政………………43
張建俅 近代中國政府與社團關係的探討──以中國紅十字會為例(1912-1949).................101
游鑑明 當外省人遇到台灣女性:戰後台灣報刊中的女性論述(1945-1949) .....................165
【書 評】
黃宇和(J. Y. Wong) 讀史札記──論馮客的鴉片讚歌及其他 ……………………………225

第四十八期 民國94年6月
【論 文】
呂妙芬 晚明《孝經》論述的宗教性意涵:虞淳熙的孝論及其文化脈絡 ..............................1
許慧琦 訓政時期的北平女招待(1928-1937)──關於都市消費與女性職業的探討 ..............47
張 寧 從跑馬廳到人民廣場:上海跑馬廳收回運動,1946-1951 ................................97
陳永發 中共建國初期的工商稅收:以天津和上海為中心……………………………………137
【書 評】
張朋園/黃克武評介日文版《梁啟超年譜長編》丁文江、趙豐田編,島田虔次編譯,《梁啟超年譜長編》
潘光哲 「拯救」被「遺忘」的人物 曹天忠,《教育與社會改造——雷沛鴻與近代廣西教育及社會》

第四十九期 民國94年9月
【論 文】
黃克武 走向翻譯之路:北洋水師學堂時期的嚴復………………………………………………1
李達嘉 上海商會領導層更迭問題的再思考 ………………………………………………… 41
Kwan Man Bun Market and Network Capitalism: Yongli Chemical Co., Ltd. and Imperia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1917-1937…………………………………………………………….93
連玲玲 企業文化的形成與轉型:以民國時期的上海永安公司為例 .....................................127
【書 評】
蕭小紅
日本新秩序下的中國資本家
Parks M. Coble, Chinese Capitalists in Japan’s New Order: The Occupied Lower Yangzi, 1937-1945 ....................................………………………………………………………………175
更正小啟……………………….......183

第五十期 民國94年12月
巫仁恕 導 言 ……………………………………………………………………………………i
【論 文】
王鴻泰 迷路的詩──明代士人的習詩情緣與人生選擇 ………………………………………1
邱仲麟 天然冰與明清北京的社會生活…………………………………………………………55
王正華 乾隆朝蘇州城市圖像:政治權力、文化消費與地景塑造……………………………115
賴惠敏 寡人好貨:乾隆帝與姑蘇繁華…………………………………………………………185
巫仁恕 清代士大夫的旅遊活動與論述──以江南為討論中心……………………………235
【書 評】
蔡慧玉
   Steven E. Phillips, Between Assimilation and Independence: The Taiwanese
Encounter Nationalist China, 1945-1950 …………………………………………………………………287
何淑宜
   Michael Szonyi, Practicing Kinship: Lineage and Descent in Late Imperial China......295
第五十一期 民國95年3月
【論 文】
吳方正 上海格致書院與「博覽會」的經驗………………………………………………………1
胡曉真 知識消費、教化娛樂與微物崇拜──論《小說月報》與王蘊章的雜誌編輯事業 ........55
胡成 現代性經濟擴張與烈性傳染病的跨區域流行──上海、東北爆發的鼠疫、霍亂為中心的觀察(1902-1932)
…………91
翟志成 集體記憶與歷史真實:「平型關大捷」的建構與解構………………………………131
【書 評】
Peter Zarrow
   Qin Shao, Culturing Modernity:The Nantong Model, 1890-1930 ..................187
連玲玲 消費文化與國家塑造
Karl Gerth, China Made: Consumer Culture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Nation ............197
傅大為 早熟的科學、混淆的革命
Danian Hu, China & Albert Einstein: The Reception of the Physicist and his Theory in China: 1
917-1979 ………………………………………………………………………………203
Peng Hsiao-yen  Nicole Huang, Women, War, Domesticity: Shanghai Literature and
Popular Culture of the 1940s.……………………………………………………………………………211

第五十二期 民國95年6月
【主題演講】
許倬雲 中國現代學術科目的發展………………………………………………………………1
張壽安 導 言 ………………………………………………………………………………… 9
【論 文】
王爾敏 晚清實學所表現的學術轉型之過渡……………………………………………………19
張壽安 打破道統?重建學統——清代學術思想史的一個新觀察……………………………55
Peter Zarrow Liang Qichao and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Race” in Late Qing China ................113
孫慧敏 清末中國對律師制度的認識與引介…………………………………………………165
【書 評】
陳永發
   Jung Chang and Jon Halliday, Mao: The Unknown Story………………………………211
陳秋坤 近代中國的契約與產權
Madeleine Zelin, Jonathan Ocko, Robert Gardella, edited, Contract and Property
in Early Modern China……………………………………………………………………………………221
王克文 通敵:戰時中國的日本特務與地方菁英
Timothy Brook, Collaboration: Japanese Agents and Local Elites in Wartime China .....231

第五十三期 民國95年6月
【論 文】
潘光哲 畫定「國族精神」的疆界:關於梁啟超《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的思考 ..............1
鄭會欣 從統制經濟到開放市場:論戰後初期國民政府對外貿易政策的轉變及其原因 ....... 51
林孝庭 冷戰邊緣:二次大戰後美國在中國邊疆地區的秘密活動(1947-1951) .......................103
余敏玲 從高歌到低唱:蘇聯群眾歌曲在中國 ....................................…………149
【研究與討論】
馮啟宏 戰爭與文化:近十年抗戰時期文化史的研究回顧 …………………………………193
【書 評】
王成勉
   一個在革命中國的美國編輯
Neil L O’Brien, An American Editor in Early Revolutionary China: John William
Powell and the China Weekly/Monthly Review…………………………………………………………227
林滿紅 赤嶺守,《琉球王國》.................…………………………235
許慧琦 Shuei-may Chang, Casting Off the Shackles of Family:Ibsen’s Nora Figure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1918-1942 ……………………………………………………………… 241

第五十四期 民國95年12月
【論 文】
Paul R. Katz “It is Difficult to be Indifferent to One’s Roots”: Taizhou Sojourners
and Flood Relief during the 1920s……………………………………………………………………………1
黃自進 戰後台灣主權爭議與《中日和平條約》……………………………………………… 59
【研究與討論】
康 豹(Paul R. Katz) 導 言 …………………………………………………………………105
張隆志 國家與社會研究的再思考:以台灣近代史為例 ……………………………………107
陳世榮 國家與地方社會的互動:近代社會菁英的研究典範與未來的研究趨勢 .................129
高萬桑 近代中國的國家與宗教:宗教政策與學術典範 ……………………………………169
【書 評】
洪長泰 北京的新政治廣場
Wu Hung, Remaking Beijing: Tiananmen Square and the Creation of a Political Space .211
江勇振 研究留學生,先擺脫思想框架
Stacey Bieler, “Patriots” or “Traitors”?: A History of American-Educated
Chinese Students ........................ …………………………………223
張 寧 消費文化與中國藥商
Sherman Cochran, Chinese Medicine Men: Consumer Culture i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231
謝柏暉 Kai-Wing Chow, Publishing, Culture, and Power in Early Modern China ...................237
陳耀煌
   中國在戰爭與革命之中
Peter Zarrow, 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 1895-1949 ………………………………247

第五十五期 民國96年3月
【論 文】
苗延威 從視覺科技看清末纏足…………………………………………………………………1
敖光旭 革命、外交之變奏——中俄交涉中知識界對俄態度之演變(1919-1924)....................47
黃克武 民國初年上海的靈學研究:以「上海靈學會」為例…………………………………99
連玲玲 日常生活的權力場域:以民國上海百貨公司店職員為例 …………………………137
【書 評】
張淑卿 衛生的現代性Ruth Rogaski, Hygienic Modernity: Meanings of Health and Disease in
Treaty-Port China ………………………………………………………………………………193
Paul R. Katz Richard Belsky, Localities at the Center: Native Place, Space, and Power
in Late Imperial Beijing…………………………………………………………………………………201

56-64期没目录,请谅解,

目录介绍如下: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01. 民國58年8月出版.pdf 39.92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02. 民國60年6月.pdf 36.07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03.pdf 37.15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04.pdf 51.99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05.民國65年6月.pdf 29.89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06.民國66年6月.pdf 23.65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07. 民國67年6月.pdf 41.34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08.民國68年10月.pdf 32.79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09. 民國69年7月.pdf 30.82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10.民國70年7月.pdf 23.73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11 民國71年7月.pdf 22.16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12 民國72年6月.pdf 23.99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13.pdf 25.54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14.pdf 32.30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15.pdf 49.99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16.pdf 28.83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17.pdf 46.36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18.pdf 25.49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19-2.pdf 17.52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19.pdf 14.00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20.pdf 24.92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21.pdf 43.01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22.pdf 49.57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23.pdf 44.42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24.pdf 47.13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25.pdf 23.96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26.pdf 19.76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27.pdf 17.79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28.pdf 15.28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29.pdf 13.07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30.pdf 17.72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31.pdf 12.79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32.pdf 17.83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33.pdf 16.58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34.pdf 15.77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35.pdf 13.84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36.pdf 15.70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37.pdf 11.76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38.pdf 9.39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39.pdf 12.03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40.pdf 15.31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41.pdf 12.58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42.pdf 10.35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43.pdf 22.39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44.pdf 18.44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45.pdf 19.80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46.pdf 21.80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47.pdf 9.94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48.pdf 45.55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49.pdf 16.19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50.pdf 28.32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51.pdf 62.31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52.pdf 74.15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53.pdf 90.51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54.pdf 75.96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55.pdf 60.61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56.pdf 23.70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57.pdf 23.20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58.pdf 17.07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59.pdf 56.82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60.pdf 16.85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61.pdf 10.21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62.pdf 15.80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63.pdf 9.13 MB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064.pdf 12.91 MB

 
 
返回首页
 
特别申明:本馆所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史料文献都是来之于网络寻找,不能保证没有瑕疵,书友只能做为学习和交流使用,本馆寻找的资源以古籍史料文献为主,若因疏漏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理!!!!
 
2023--- QQ:89676568--- 邮箱:896765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