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史料文献| 最新目录 | QQ:89676568邮箱:89676568@qq.com
 

语言学论丛

 

介绍


语言学论丛(01-38辑)

特别提示:个别缺封面

资料编号:KW1201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7.07G

作者:语言学论丛编辑部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

出版时间:1957-2008

语言学论丛 (第一辑)
前言 编辑委员会 3
汉语被动式的发展&王力 1
论初期处置式&祝敏澈 17
从“弓”“矢”谈起--关于汉语基本词汇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天锁 34
韩愈在文学语言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郭锡良 51
劳乃宣的《等韵一得》&未迟 74
《说文》阅读一得&向熹 98
关于划分词类问题的考察&黄伯荣 113
论向心式--现代汉语构词法研究&吴竞存 130
从现代汉语外来语初步分析中得到的几点认识&张清源 149
略论词组&李兆同 170
苏联学者关于风格学问题的讨论&高名凯 186
语文零译两篇&周达甫译 211

语言学论丛 (第二辑)
关于文字改革的问题&韦慤 1
关于唐代方言中四声读法的一些资料&周祖谟 11
先秦两汉时期的动词补语&祝敏澈 17
论《郑笺》语言某些副词词尾问题 (波兰)&金思德 31
《世说新语》中副词“都”和“了”用法的比较&李行健 73
《水浒》中的“把”字句、“将”字句和“被”字句&向熹 84
论“把”字句&梁东汉 100
对现代汉语词的多义现象的观察&刘镜芙 120
略谈汉语方言研究&袁家骅 133
论语言学中的心理社会学学派(普通语言学学派介绍之一)&岑麒祥 145
战国记容铜器刻辞考释四篇&朱德熙 161
关于确定汉语动句主语的标准&宋采娃 169

语言学论丛 (第三辑)
现代汉语规范问题(总论)&王力 1
现代汉语语音规范问题&王力 10
文字改革问题和正字法(文字规范)问题&魏建功 21
现代汉语词汇规范问题&林焘 48
绍兴话记音&王福堂 73
海南岛“军话”语音概述&詹伯慧 127
汉语研究中的历史主义观点问题--答夏延章先生&高名凯 150
谈谈音位学的理论&甘世福 160
社会方言&保?斯多依柯夫 177

语言学论丛 (第四辑)
北京大学1959年五四科学讨论会讨论汉语实词分类问题的报告和发言 1
报告:汉语实词的分类&王力 2
发言:&傅婧 石安石 史锡尧 吕叔湘 郑林曦 周斌 周祖谟 高名凯 朱德熙 赵世开 郭锡良 张志公 (以下书面发言) 邓懿 杜松寿 岑麒祥 林焘 袁家骅 葛信益 魏建功 卢甲文等 23
湖南洞口县黄桥镇方言&唐作藩 83
湖南双峰县方言&向熹 134
语言风格学的内容和任务&高名凯 172
现代汉语的词根和附加成分&张静 211
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与苏联语文科学的任务&维诺格拉多夫 215
我们的任务 苏联科学院语言文学部学报1959年第1期社论 238

语言学论丛 (第五辑)
古韵脂微质物月五部的分野&王力 3
切韵的性质和它的音系基础&周祖谟 39
读杨树达先生《长沙方言考》《长沙方言续考》札记&吴小如 71
寒山子诗韵(附拾得诗韵)&若凡 99
关于语言亲属关系的问题&岑麒祥 131
房德里耶斯的语言理论&叶蜚声 147
僮语/r/的方音对应&袁家骅 187
“的”的分合问题及其它&陆俭明 219
怎样确定同义词&王理嘉 侯学超 232
鲁迅炼词设譬的特色&张雪森 250

语言学论丛 (第六辑)
汉语滋生词的语法分析&王力 3
《诗经》叠字&曹先掘 16
《诗经》里的复音词&向熹 27
第三人称代词“他”的起源时代&唐作藩 55
汉语纂三人称代词的起源和发展&郭锡灵 64
杜诗词语札记&蒋绍愚 94
说“哥”&胡双宝 128
“畀”字补释&裘锡圭 137
德?索绪尔和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遗作 148
“还”和“更”&陆俭明 191
词的义项有无与分合问题&石安石,王理嘉 210
鲁迅杂文的讽刺语言艺术&潘兆明 222
语言功能变体和文学体裁&刘叔新 251

语言学论丛 (第七辑)
五代刻本《切韵》及其生母的读音&周礼谟 3
近代汉语-m的转化&杨耐思 16
关于古汉语词义的一些问题&蒋绍愚 28
词义琐谈&何九盈 49
《诗经》“言”字研究&田树生 59
后缀“如”小考
——兼谈《周易》的语系与成书年代&杨建国 82
“隶书”辨&鲁国尧 86
战国时代的“冢”字&李家浩 113
海丰话语句中的声调问题&杨必胜 陈建民 123
汉语中的词义转化兼类词&高守纲 169
山西稷山话所见元明白话词汇选释&陈庆延 187
历史上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融合问题说略&徐通锵 195
梵语语法《波你尼经》概述&金克木 211

语言学论丛 (第八辑)
层次不同的同形结构例释&侯学超 吴竞存 3
单音:节反义词的分类及运用&卢甲文 34
上古并定从群不送气考&何九盈 50
“风曰孛缆”和上古汉语复辅音声母的存在&尚王河 67
宋代苏轼等四川词人用韵考&鲁匡尧 85
汉语单音节词的构成问题&齐冲天 118
从《史记》《汉书》《论衡》看汉代复音词
的构词法
——汉语构词法发展电探索之一&祝敏彻 142
试谈近体诗的句式&蒋绍愚 157
《毛诗传》说&向熹 176
霍凯特的《现代语言学教程》&索全羽 217

语言学论丛 (第九辑)
壮语方言的一些语法现象和规范问题&袁家骅遗作 3
亲属词的语义成分试析&石安石 11
一些与语法有关的北京话轻重音现象&盂琮 25
与“[动词+“出”]+宾语”有关的几个问题&邱广君 60
与褒贬义形容词栩关的句法和词义问题&崔汞华 96
重庆话的附级形容词&喻遂生 122
元曲中的状态形容词&杨建国 149
先秦四组动词同义词辨析&刘燕支 169
诗骚联绵字辨议&曹宝麟 191
韩愈的诗歌用韵&荀春荣 207
初唐四杰诗韵&李维一、曹广顺,喻遂生 258

语言学论丛 (第十辑)
《康熙字典音读订误》序&王 力 3
探讨北京话轻音性质的初步实验&林焘 16
北京话儿化韵的听辨实验和声学分析&王理嘉 贺宁基 38
古人声在清涧话中的分化与广州话的长短人&刘勋宁 61
反义词聚的共性、类别及不均衡性&石安石 詹人风 77
立目与立解一一汉语词典编写问题之一&郭艮夫 92
唐诗词语礼记二)&蒋绍愚 101
先秦汉语的自动词及其使动用法&*李佐丰 117
试谈《史记》的几种句法结构&*宋绍年 145
现代汉语的双宾语构造&*马庆栋 166
朝鲜语固有词中的“汉源词”试探&郑仁甲 197

语言学论丛 (第十一辑)
实验语音学讲座&[美]王士元 3
一 语言学和语音学 3
二 发音过程和发音器官 7
三 语音的物理分析 13
四 语音中的声压和共振峰 23
五 语音的基频,共振峰和元音的关系 34
六 语音的外来变化和内在变化 44
七 语音的图谱 53
八 听觉 70
[附录一] 关于区别性特征理论 86
[附录二] 关于声调语言 98
学术报告&[美]王士元 104
一 语言的发生 104
二 语言演变 115
三 语言和文字的生理基础 130
四 近几十年来的美国语言学 145

语言学论丛 (第十二辑)
法国语言学家梅耶和他的业绩&岑麒祥 3
老舍小说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艺术&姚殿芳 14
文登、荣成方言中古见系部分字的文白异读&张卫东 36
文水话形容词的复杂形式&李守业 50
诸暨方言的结构变调&孟守介 66
北京话儿化的表义功能&毛修敬 84
从《金瓶梅》考察十六世纪中叶北方话中的儿化现象&李思敬 97
敦煌变文中的双音节副词&曹广顺 109
《世说新语》中所反映的魏晋时期的新词和新义&殷正林 132
《史记》中的人称代词&漆权 171
试论上古汉语中谓词性词组活用为名词性词组的问题&刘宋川 194
关于“为?之?名”、“夺之名”的几点看法&殷国光 213

语言学论丛 (第十三辑)
定语和状语的区分与体词和谓词的对立&朱德熙 5
工具主语句&王书贵 15
关于“动+有”&史有为 25
动词后面时量成分与名词的先后次序&马庆株 40
有关副词“都”的两个问题&苏培成 57
表性状的词的释义&符淮青 62
福州话的韵母结构及其演变模武&陈泽平 77
苏州话的指示代词&李小凡 99
从语言史看几本元杂剧宾白的写作时期&梅祖 111
元曲里的岳呆力字音&杨耐思、蓝立萁 154
《翻译老乞大?朴通事》里的汉语声调&远藤光晓 162
Ⅸ莫敖刀考踪&扬建国 183
词义琐谈之二&何九盈 191
焚国语言学家谈历史语言学徐通锵 整理 200
一、马尔基耶尔教授谈历史语言学& 205
二、马提索教教授谈历史语言学和汉藏系语言的研究 213
三、张琨教授谈汉藏系语言和汉语史的研究 234
四、王士元教授谈语言的变异与语言的发展 250

语言学论丛 (第十四辑)
上古音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3
方桂 李荣 俞敏 王力
周祖谈 季羡林 朱德熙
书面发言 20
亨锡艮:也谈上古韵尾的构拟问题
何九盈:上古音节的结构问题
唐作藩:对上古音节构拟的几点质疑
郑张俞芳:上古音构拟小议
《诗经》里的通假字&向熹 50
也说“江”“河”&李行健 70
《韩非子》韵读与校刊&金毂 86
《太平广记’语词释义&王媖 111
《世说新语)和《百喻经》中的动补结构&李平 129
汉语袭自指的名词化标记“之”的消失&王洪君 158
最早的佛经译文中的东汉口语成分 [荷]E.Z缸chGr著蒋绍愚译 197

语言学论丛 (第十五辑)
唐五代的北方语音&周祖谟 3
韩愈的韵文用韵&荀春荣 16
《中原音韵》“微薇维惟”解&刘勋宁 52
《诗词通韵》考&花登正宏 55
《说文解字》“一曰”试析&叶友文 75
关于北方方言中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包括式和
排除式对立的产生年代&刘一之 92
北方方言中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包括式和排除式
对立的来源&梅祖麟 141
《水浒全传》“得”字的初步考察&李思明 146
北京口语里的“得(de)”例释&崔永华 161
北京话语素的并合&胡石根 172
重庆话名词的重叠构词法&喻遂生 185
乾县话的指示代词&南保顺 215
汉语的歧义问题&赵元任著 石安石译 221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拉波夫博士的谈话&石子强 236

语言学论丛 (第十六辑)
百年来宁波音系的演变&徐通锵 1
古代汉语声调调值构拟的尝试及其涵义&桥本万太郎 47
南充话里的反复问句与"没得"和"没有"&马真 99
从汉代的“动、杀”、“动、死”来看动补
结构的发展——兼论中古时期起词的施受关系的中立化&梅祖麟 112
<左转>的“也”&
<左转>的“语”“言”和“谓”“曰”“云”&李佐丰 173
“见”分布的变化及其意义的演变&王洪君 191
<集韵>与唐、宋时期的俗字、俗语&刘燕文 222
古书字词义蕴探谛&王海根 229

语言学论丛 (第十七辑)
“入派三声”补释&林焘 3
从等韵到《中原音韵》&薛凤生 19
《字母切韵要法》再辨&耿振生 31
《广韵》双声叠韵联绵字的语音研究&陈燕 60
文白异读与叠置式音变&王洪君 122
金华方言的儿化&朱加荣 155
谈谈后缀&王绍新 170
《孟子》的述宾结构&崔立斌 187
古汉语“体词+之+于......”格式的调查&刘淑学 222
训诂札记&曹先擢 235
古汉语词义札记&张双棣 240
“斤”辨&刘勋宁 252

语言学论丛 (第十八辑)
汉语空间方位词的语用考察&林笛 3
统言、析言的性质&马亦凡 38
《郑伯克段于鄢》的义句结构分析&贾彦德 49
《尚书》中“惟”字的用法&裘燮君 70
睡虎地秦墓竹简语法札记&冯春田 101
《三国志》军事词研究&孙景涛 111
六朝词语琐记&张联荣 137
《敦煌变文集》中的人称代词&吴丽君 162
《孟子》的修辞与表达&田瑞娟 178
十八世纪的荆溪方音----介绍《荆音韵汇&耿振生 195
汉语的影响和满语语法的递变&赵杰 222

语言学论丛 (第十九辑)
目录 1
弁言 1
古有复辅音说 1
前汉方音区域考 14
古音中已遗失的声母 42
支、脂、之三部古读考 53
燕齐鲁卫阳声转变考 78
《周礼》方音考 84
《左传》真伪与上古方音 88
汉字中之拼音字 127
读汪荣宝《歌戈鱼虞模古读考》书后 137
再论歌戈鱼虞模古读 148
答马斯贝罗论《切韵》之音 156
珂罗倔伦考订《切韵》韵母隋读表 182
闽粤方言之来源 190
关于中国方言的洋文论著目录 202
印度支那语言书目 206
研究方言应有的几个语言学观察点 224
北大方言调查会方音字母草案 234
方言字母与国语罗马字 250
汉字索引制说明 254
汉字号码索引法 261
末笔检字法 263
图书索引之一新法 267
新韵建议 276
新韵例言 280
新韵杂话 284
分类成语辞书编纂法 286
编纂义典计划书 292
论翻译 304
关于译名统一的提议 322
论注音字母及其他 329
国语罗马字拼音与科学方法 332
辜恩的外国语教学 342

语言学论丛 (第二十辑)
继承传统,不断前进
   ——纪念《语言学论丛》出版二十辑&林焘 4
“语义学比较法”简说&邢公畹 7
古汉语词汇和汉民族文化&蒋绍愚 16
阴阳五行观念和汉语词汇&向熹 35
《朱子语类》和休宁话的完成态“著”字&梅祖麟 69
演绎法与近代汉语词语考释&江蓝生 99
试说近代汉语中的“~那?作摩?”&曹广顺 108
隋唐音系里的唇化舌根音韵尾和硬腭音韵尾&平山久雄 117
《字汇》与明代吴方音&古屋 昭弘 139
汉语方言接触的几个类型
----并论“国语”声调及
闽语唇音声母演变的两个问题&丁邦新 149
杭州方言上声字中声母v、z的音变&王福堂 166
语音的有声性和区别性&沈炯 175
现代汉语ABB词及其历史演变&徐浩 207
带方位处所宾语的动词及相关句式&沈阳 243
《语言学论丛》第1-20辑篇目分类索引 280
CONTENTS
Inherit tradition make constant progress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issue of the 20th
volume of Yuyanxue Luncong&Lin Tao 4
A brief survey of semantic comparative method&Xing Gong-wan 7
Lexicon of ancient Chinese and Chinese culture&Jiang Shao-yu 16
The conception of Yin v. Yang and Five Elements
reflected in Chinese lexicology&Xiang Xi 35
Perfective zhe(著) in Zhuzi yulei(朱子语类) and
Xiuning(休宁) dialect&Tsu-lin Mei 69
Deductive method in textual research of early
modern Chinese words&Jiang Lan-sheng 99
Remarks on ~na zuomo (~那 作摩) in early
Chinese&Cao Guang-shun 108
Labialized glottal endings and palatal endings
in Sui and Tang phonology&Hirayama Hisao 117
Zi Hui(字汇) and the Wu dialect of Ming Dynasty&Furuya Akihiro 139
Types of dialect contact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ogether with two problems in the
evolution of Mandarin tones and Min labial initials&Ting Pang-sin 149
Voiced initials v and z in rising tone characters
of Hangzhou dialect&Wang Fu-tang 166
Perceptibility and distinctiveness of speech sound&Shen Jiong 175
Words of ABB pattern in modern Chinese and their
historic evolution&Xu Hao 207
Verbs with objects of location and their related
sentence patterns&Shen Yang 280

语言学论丛 (第二十一辑)
绍兴方言中表处所的助词“东*”、“带*”、“亨*”&王福堂 1
连城方言的动词重叠&项梦冰 12
宁夏中宁方言“-子”的语法功能和特殊变调&李倩 33
北京话中的“耳朵”&颜庆胜 48
《新华字典》实词释义研究&万艺玲 62
上古、中古汉语量词的历史发展&[法]贝罗贝 99
语词札记十则&孙玉文 123
从《史记》、《金瓶梅》等看汉语“观看”语义场的历史演变& 呂东兰 143
南宋已“平分阴阳”补证&李无未 174
元曲假借字的音韵研究&宋蘅 182
百年来汉藏语系谱系研究的理论进展&陈保亚 208
汉字形音义的广义语言学解析&沈炯 244

语言学论丛 (第二十二辑)
《王力古汉语字典》申音记&唐作藩 何九盈 1
《时要字样》研究&刘燕文 25
“子弟书”用韵研究&熊燕 49
中古汉语重组研究&沈小喜 69
楚大府镐铭文新释&李家浩 94
“有孚禺页若”考释&裘文君 102
《高僧传词汇研究》&王小莘 126
上古汉语“既”字的意义和用法及汉语实词虚化问题&杜海涛 153
北京口语中的“着”&刘一之 164
重新审视“基本词汇”问题&石安石 176
汉台关系词生母有序对应规则表&陈保亚 186
汉语单字格局的语义构造&叶文羲 226

语言学论丛 (第二十三辑)
现代汉语时量词说略 1
内动、外动和使动 36
也谈古汉语“夺之N的结构及变换分析 51
关于《昌氏春秋》句型研究的若干问题 63
从《吕氏春秋》看上古汉语的“主?之?谓”结构 83
高难度语副词形成我刍议 99
助动词“得”的产生和发展 122
《朱子语类》中的结果补语式和趋向补语式 145
论《龙龛手我镜》音系及其性质 177
论《群经音辨》对《集韵》的影响 197
论顾炎武的古音学说 258
从《说文解字》谈汉语形声字发展 268
韩汉拟声摹态词的异同与语言的类型差别 283

语言学论丛:第二十四辑

作  者: 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论丛》编委会编
出 版 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1-11-1

目录
佛教混合汉语初论            朱庆之
现代汉语异形词的规范问题        杨 春
客家话人称代词单数领格的语源      项梦冰
中宁方言两字组的两种连调模式      李 倩
应山话小称词缀演变规律初探       汪 锋
汉语“吃喝”语义场的历史演变      崔宰荣
《世说新语》中的反义词聚合及其历史演变 杨荣祥
诗词曲语辞续考             王 锳
郑光祖戏曲用韵研究

语言学论丛.第二十五辑
作  者: 本书编委会编
出 版 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2-7-1

目录
一、先秦与古希腊语言观念比较
二、黏合式多重定名结构的语序
三、汉语话题的语法地位和语法化程度——基于真实自然口语的共时和历时考量
四、北京话“什么”的口语形式
五、客家话反复问句中的合音现象
六、句法结构的嬗变副词和形容词的语法标记发展的影响
七、试论近代汉语中的“V的V”结构
八、再谈唐宋处置式的来源
九、先佛汉语数词的语法语义
十、从《论衡》与东汉佛典三音词语的比较看东汉词汇的发展
十一、两汉时期的助动词系统
十二、“枕之股”的句法和语义
十三、以殷周之际天命观释读《尚书》例
十四、纳西东巴文多音节形声字研究

语言学论丛--第二十六辑
作  者: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学论丛》编委会 编
出 版 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2-8-1

目录
上古汉语的构词问题
   ——评Laurent Sagart:The Roots of old Chinese   丁邦新
先秦联绵词的声调研究                  孙玉文
试论“於”字声调的不规则演变              孙景涛
藏语声母演变的几个问题                 赵 彤

北京话儿化韵的产生过程                 王福堂
方言介音异常的成因及e>ia、o>ua音变           郑张尚芳
上海方言否定词与否定式的文本统计分析          刘丹青
连城客家话完成貌句式的历史层次             项梦冰

“给”字句、“教”字句表被动的来源
     ——兼谈语法化、类推和功能扩展         蔣绍愚
汉语动补结构来源的句法分析               冯胜利
唐宋时期被动句的语义色彩              [韩]崔宰荣
卜辞“雉众”补释                    沈 培
《诗经》“友生”解                   徐 刚

汉语句法研究的新思考                  陆俭明
普通话中节律边界与节律模式、语法、语用的关联      王洪君
一二三                         蔡维天
多项副词共现的语序原则及其认知解释           袁毓林
《汉语大词典》的一条书证                李若晖

稿约
ABSTRACTS(英文提要)

语言学论丛(第二十七辑)
作  者:
出 版 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3-4-1

目录
汉语方言语音中的层次              王福堂
吴语及邻近方言鱼韵的读音层次
   ——兼论“金陵切韵”鱼韵的音值       陈忠敏
北京话文白异读的形成              耿振生
]”的来源      ??香港粤语疑问代词“点[tim 郭必之
客、赣方言蟹摄开口四等字今韵母的层次      熊 燕

魏晋至元代重纽的南北区别和标准音的转变     张渭毅 
《洪武正韵》校勘记             [韩]裴银汉

《朱子语类》中的“V得(O)”述补结构      刘子瑜
《韩非子》中的使令类递系结构          邵永海
战国、秦汉表示完结的“已”补正         周守晋
“去”从离义到往义的变化试析          王国栓

从组合特征看现代汉语名词词义单位划分      王 惠
音步模式与句法结构的关系            董秀芳
汉语动趋结构的词感倾向             王 立

框架语义学      Charles J.Fillmore原著,詹卫东译

ABSTRACTS(英文提要)

语言学论丛(第二十八辑)
作  者: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学论丛》编委会 编
出 版 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3-10-1

目录
王力先生的“谐声说”                  唐作藩
上、去二声源于韵尾说不可信               张 雁
关于“去声源于-s尾”的若干证据的商榷          李 香

语言接触与元明时期的特殊判断句             江蓝生
试谈汉语历史词义的系统分析法              李佐丰
马王堆汉墓简帛文字考释                 刘 钊
汉语动词语法化的机制                  邢志群
从汉语史看“多”“少”直接修饰名词问题         汪维辉
“大叔完聚”考释
   ——兼论上古汉语动词“聚”的语义句法特征及其演变  杨荣祥
论“X着”的词汇化                    董秀芳

“把”字句的语义构造和论元结构             郭 锐
汉语“韵律词”的界定                  吴为善
试论汉语的声调和节奏——从胡乔木的提问谈起       吴宗济

客家话古非组字的今读                  项梦冰
应山方言的ts/t 变异研究                 汪 锋
常德方言的“它”字句                  易亚新

闽南漳平方言的“仔”化变调               陈宝贤
《威妥玛氏<语言自迩集>所记的北京音系》读后       忌 浮
答丁邦新教授                   [法]沙加尔

何谓客家话             [美]罗杰瑞著,项梦冰译

ABSTRACTS(英文提要)

语言学论丛.第二十九辑
作  者: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学论丛》编委会 编
出 版 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4-10-1

目录
纪念岑麒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徐通锵
纪念敬爱的袁家骅先生                王福堂
汉语和亲属语言比较研究的基本原则          何九盈
论音义互动                     潘文国
汉语语义范畴的层级结构和构词的语义问题       叶文曦
时空域、支点和句子                 张新华
《韵籁》声母演变的类化现象             竺家宁
明末官话调值小考              [日]高田時雄
韵书残卷P4871考释                 尉迟治平
赵与时《宾退录》射字诗声韵问题探讨         张民权
《山门新语》与清末宁国徽语音系           高永安
先秦汉初汉语里动词的指向              徐 丹
关于《左传》动词“伤”的义项判定规则        张 猛
近代汉语中表自指的结构助词“的”          刘敏芝
近代汉语中副词连用的调查分析            杨荣祥
“对着”的虚化过程及其语法地位           储泽祥
趋向动词“来/去”的用法及其语法化         李 明
广义配价模式与汉语“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规则     詹卫东
台湾闽南话移动动词“走”的多义性及概念结构:
  语义延伸的途径              刘秀莹、连金发
试论“虚假字义”              杨宝忠、张新朋
由《诗论》“常常者华”说到“常”字的隶定
  ——同声符形声字通假的字形分析          虞万里
ABSTRACTS(英文提要)

语言学论丛(第三十辑)
作  者: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研究中心《语言学论丛》编委会 编
出 版 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4-12-1

目录
编码的理据性和汉语语义语法形态的历史演变
   ——附论语言结构异同的比较研究与语言理论建设      徐通锵
再谈“有界”与“无界”                   沈家煊
Discourse Constraints on Verb Phrase Deletion   [日]Susumu Kuno

共性探索背景下的汉语句法研究
   ——谈谈如何从个性中分解、提取共性规律         陆丙甫
从焦点理论看汉语分裂式判断句的生成             张和友
语速特征及其变化                      曹剑芬
普通话节律组织中的局部语法约束和长度约束   初敏、王韫佳、包明真

“完成”类动词的语义差别及其演变方向            李宗江
唐宋时期“比”字比较句的演变                张 赪
汉语动结式述补结构的历史发展                刘子瑜
日本学者对《中原音韵》及相关韵书的研究           李无未

《汉语大词典》释义错误的几种类型              吉发涵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注释的原则
   ——与《<古代汉语>注释商榷》的作者商榷         赵克勤
语用关系与汉语的词序            [美]罗仁地著,詹卫东译
ABSTRACTS(英文提要)

语言学论丛(第三十一辑)
作  者: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学论丛》编委会 编
出 版 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5-8-1

目录
从隐含到呈现(上)——试论中古词汇的一个本质变化         胡敕瑞
方言接触对变调语法的影响                     包智明
论“一音一义”                          孙景涛

《中原音韵》的原始著作权和它的基础方言问题            耿振生
上古音构拟的检验标准问题                     孙玉文
普通话上声强重音的声学表现                    凌 锋
上海话声调右扩展的语音实质                    朱晓农
小句焦点的韵律结构类型及其变化                  陈玉东

古汉语中宾语的表层隐现条件及其解释                董秀芳
佛教文献中“何”系疑问代词的兴替演变               卢烈红
陕北晋语沿河方言时制系统研究                   邢向东
被动标记“让”在当代汉语中的发展                 石毓智
羡余否定的类别、成因与功用                    张谊生

说“安”字                            陈 剑

ABSTRACTS(英文提要)

语言学论丛(第三十二辑)
作  者: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研究中心《语言学论丛》编委会 编
出 版 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6-1-1

目录
文白异读中读书音的几个问题                 
白语方言的分区——兼论亲缘分类的原则及计量表述      
长沙话知庄章三组声母的演变 
说“们”的位置:从句法—韵律的界面谈起      
“主位问”——谈“非疑问形式+呢?”疑问句       
并列结构多语序运筹的机制                  
字化与现代汉语词汇的生成途径                
诗歌格律与汉语节奏研究   
从楚简“(美)”字来看脂微两部的分野          
论《集韵》异读字与《类篇》重音字的差异           
汉语声调的音乐机制——从宋代姜白石歌曲的音乐和格律谈起   
“名?之?动/形”结构再探讨            
从《左传》的“见”“闻”“伐”看上古汉语的使动构词和被动构词 
谈谈“发”和“射”                     
“酽”字考                         
悉昙“字本”说源                   
《李方桂全集》总序                     
ABSTRACTS(英文提要)

语言学论丛.第三十三辑
作  者: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学论丛》编委会 编
出 版 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6-6-1

目录
上古汉语有五声说——从《诗经》用韵看上古的声调
《游仙窟》词语试释
近代汉语“喝类语义场”主导词的更替及相关问题
汉语从综合到分析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初探
敦煌变文中“感得VP”结构的句法性质
壮侗语吸气音声母?b?d对汉语方言的影响
论汉语方言的层次分析
广东廉江方言的“将现”体
论核心语素表的确定——以上古汉语为例
北京话清入归调的层次与阶曲线判定法——兼评《基本词汇与语言演变》(汪、王2004)
试论译借词的判定标准
词类性质的证伪性测试和本体论检讨——从科学哲学和分析哲学的角度看
关于“索取类双宾语”
也谈感叹句——基于句类的研究
关于“V的V”格式的三点补充
北京话中的“(说):‘……’说”句式
基本词汇与语言演变
SBSTRACTS(英文提要)

语言学论丛——第三十四辑
作  者: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学论丛》编委会 编
出 版 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6-12-1

目录
从词源关系看藏缅语名量词演变的历史层次
论方言的语音对应——以闽语齐韵读音的对应为例
汉藏语系一些少数民族语言诗歌押韵情况简析
从番汉对音看宋元时期北方汉语的日母字
宋元市语“海猴儿”、“海鹤儿”新解
先秦动词类型及词性转化——从Croft“因果链”假设谈起
“手持”类动词的语义演变和“把”字的语法化
闽西永定客家方言情态标记“可多”及其语法化
表概数“以来”的语义考察——兼与江蓝生同志商榷
从汕头话的“(口旦)”看汉语的某些“VP+VP”
句式与动词的互动关系——与“给”有关的句式问题补议
结果宾语结构与结果补语小句理论
助动词“能”的多义性及其选择因素
数量名结构语序及其分布的类型这考察
“都”量化与“(连)XP都”结构
重叠构词法:语序规则、音韵规则、响度规则——以苏州话为例
多项定语偏正式合格性条件的优选分析——一个汉语韵律、语义和句法互动的个案研究
苏州方言字书《乡音字类》简介及同音字汇
广东诗洞标话双音节连字调的音乐系学研究
历史语言学研究不是奥林匹克竞赛——回复何九盈《汉语和亲属语言比较研究的基本原则》一文
英文提要

语言学论丛(第三十五辑)
作  者: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学论丛》编委会 编
出 版 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7-7-1

目录
林焘先生学术成就简述                 王韫佳
熔古今中外于一炉
   ——在王力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     孙玉文
普通话语音标准中声韵调音值的几个问题         王福堂
论无指成分                      王红旗
现代汉语作格动词的判定标准              曾立英
试论与状位形容词相关的意义关系和句式变换       田赟宗
基于抽象语义参数的词典类型与释义模式相关度分析
                        于屏方、杜家利
分段式语篇表示理论
   ——基于语篇结构的自然语言语义学      毛翊、周北海
吴县老东山话里的“阿VP?”疑问句            陆俭明
汉语方言的分组和官话方言的界定            项梦冰
香港地名中的闽语和客语成分          郭必之、张洪年
北方方言和粤语中名词的可数标记     司马翎(Rint Sybesma)
动词重叠三种特殊语法格式的地理分布及相关问题研究   王 健
山东栖霞方言的体貌助词“儿”及相关问题        刘翠香
西方的历史比较语言学与汉藏语的比较研究        龚煌城
“美”字能归入微部吗?
   ——与梅祖麟商榷                 郭锡良
从语言角度论一卷本《般舟三昧经》非支谶所译      汪维辉
《老乞大》几种版本中“和”类词的使用情况
   ———兼及《老乞大新释》的语言性质        赵川兵
《马氏文通》研究在新世纪的新成果
   ——宋绍年《<马氏文通>研究》研究         孙良明

ABSTRACTS(英文提要)

语言学论丛第三十六辑
编者:陆俭明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7年

目录

一生探求:结合中西贯通古今立足汉语建设语言理论
——徐通锵先生学术思想评述
濒危语言的田野调查
中国空白语言的田野调查
语言类型学/功能语言学派视野下的语言学田野调查
汉语方言调查和方言语音
语音学田野调查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
汉语方言语法调查研究漫谈
台湾南岛语言的田野调查
藏缅语的调查
古全浊声母清化后塞音塞擦音送气不送气的问题
中古端、精、见组字在关中方言齐齿呼韵母前的演变
客、赣方言的韵母格局及其与周边方言的比较
福安话撮口呼的消变
汉语方言的处置标记的类型
中原地区官话方言弱化变韵现象探析
昆明方言的形容词复杂形式
河北威县方言的D变韵
语言接触的一个案例——再谈“V(O)已”
“君美甚”的层次构造及其相关问题
《<游仙窟>词语试释》补议
再论金文中的“戡”字
语气词“了”的“主观性”用法
话题结构在汉语日常谈话中的类型及交际功能
ABSTRACTS(英文提要)

语言学论丛 (第三十七辑)
作者: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学论丛》编委会 编
出 版 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8-11-1

目录
速率与续断——音韵史研究的新视角
论三音节音步的历史来源与秦汉诗歌的同步发展
绍兴方言韵母又读中的元音*和a
梅县音系的性质
闽南漳平(溪南)方言的连读变调
古吴语的指代词“尔”和常熟话的“唔”—兼论苏州话第二人称代词的来源问题
汉越语关系词层次分析——以帮母字为例
汉译佛典的语言研究(三)
移植:佛经翻译影响汉语词汇的一种方式
试论普通话疑问语气的声学关联物
从认知语义学看反义词
西学东渐的中国语言学五十年
日本汉语口语语法研究的先声——读1877年刊行的《支那文典》
Chomsky on Language and Language Study
ABSTRACTS(英文摘要)

语言学论丛 (第三十八辑)
语言比较择词的思辨与实证方法
关于上古汉语核心词表的确定的几个问题
——评《论核心语素表的确定——以上古汉语为例》(陈、汪2006)
基本层次范畴与核心词集构建
Grammaticalization as an Areal Phenomenon
—The Case of East and Mainland,South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Its Consequences for Concepts.of Cornplexity and Maturation
从隐含到呈现(下)一词汇变化影响语法变化
言说和求索对象标记的来源
谓词重叠疑问句的语言共性及其解释
“有+VP”的功能特性
《经典释文》“或音”“一音”研究
赵少咸《经典释文法氏校语录》批校之音读考辨
王质《诗总闻》叶音性质与宋代语音史问题
清代来华西方人所描述的官话音及基础方言
从《书学慎余》看康熙年间的河南柘城话
两汉鱼侯分部
“美”字的归部问题
闽蜀同风与方言
《直说通略》和它的语言特色
ABSTRACTS(提要)

目录介绍如下:

├─语言学论丛-01 (0 folders, 28 files, 3.50 GB, 3.50 GB in total.)
│001语言学论丛(第01辑)上海:新知识出版社 1957.pdf 142.02 MB
│002语言学论丛(第02辑)上海教育出版社 1959.pdf 123.25 MB
│003语言学论丛(第03辑)上海教育出版社 1959.pdf 109.83 MB
│004语言学论丛(第04辑)上海教育出版社 1960.pdf 169.64 MB
│005语言学论丛(第05辑)商务印书馆 1963.pdf 151.75 MB
│006语言学论丛(第06辑)商务印书馆 1980.pdf 37.74 MB
│007语言学论丛(第07辑)商务印书馆 1981.pdf 36.50 MB
│008语言学论丛(第07辑)商务印书馆 1981.pdf 148.14 MB
│009语言学论丛(第08辑)商务印书馆 1981.pdf 32.09 MB
│010语言学论丛(第08辑)商务印书馆 1981.pdf 129.86 MB
│011语言学论丛(第09辑)商务印书馆 1982.pdf 133.58 MB
│012语言学论丛(第10辑)商务印书馆 1983.pdf 107.17 MB
│013语言学论丛(第11辑)商务印书馆 1983.pdf 94.61 MB
│014语言学论丛(第12辑)商务印书馆 1984.pdf 131.82 MB
│015语言学论丛(第13辑)商务印书馆 1984.pdf 138.26 MB
│016语言学论丛(第14辑)商务印书馆 1987.pdf 127.71 MB
│017语言学论丛(第15辑)商务印书馆 1988.pdf 131.05 MB
│018语言学论丛(第16辑)商务印书馆 1991.pdf 112.58 MB
│019语言学论丛(第17辑)商务印书馆 1992.pdf 115.25 MB
│020语言学论丛(第18辑)商务印书馆 1993.pdf 123.29 MB
│021语言学论丛(第19辑)商务印书馆 1997.pdf 175.32 MB
│022语言学论丛(第20辑)商务印书馆 1998.pdf 149.26 MB
│023语言学论丛(第21辑)商务印书馆 1998.pdf 420.13 MB
│024语言学论丛(第22辑)商务印书馆 1999.pdf 115.07 MB
│025语言学论丛(第23辑).商务印书馆 2001.pdf 172.72 MB
│026语言学论丛(第24辑)商务印书馆 2001.pdf 157.76 MB
│027语言学论丛(第25辑上)商务印书馆 2002.pdf 101.69 MB
│语言学论丛(1-38辑)目录.doc 79.00 KB
└─语言学论丛-02 (0 folders, 18 files, 3.57 GB, 3.57 GB in total.)
028语言学论丛(第25辑下)商务印书馆 2002.pdf 89.86 MB
029语言学论丛(第26辑)商务印书馆 2002.pdf 647.54 MB
030语言学论丛(第27辑)商务印书馆 2003.pdf 245.39 MB
031语言学论丛(第28辑)商务印书馆 2003.pdf 216.71 MB
032语言学论丛(第29辑)商务印书馆 2004.pdf 333.87 MB
033语言学论丛(第30辑)2004.pdf 221.15 MB
034语言学论丛(第31辑)商务印书馆 2005.pdf 185.07 MB
035语言学论丛(第32辑)商务印书馆 2006.pdf 208.37 MB
036语言学论丛(第33辑)商务印书馆 2006.pdf 187.14 MB
037语言学论丛(第34辑)商务印书馆 2006.pdf 155.88 MB
038语言学论丛(第35辑)商务印书馆 2007.pdf 293.98 MB
039语言学论丛(第36辑上)商务印书馆 2007.pdf 160.51 MB
040语言学论丛(第36辑下)商务印书馆 2007.pdf 153.90 MB
041语言学论丛(第36辑中)商务印书馆 2007.pdf 154.27 MB
042语言学论丛(第37辑上)商务印书馆 2008.pdf 108.70 MB
043语言学论丛(第37辑下)商务印书馆 2008.pdf 91.23 MB
044语言学论丛(第38辑上)商务印书馆 2008.pdf 146.15 MB
045语言学论丛(第38辑下)商务印书馆 2008.pdf 56.29 MB

 
 
返回首页
 
特别申明:本馆所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史料文献都是来之于网络寻找,不能保证没有瑕疵,书友只能做为学习和交流使用,本馆寻找的资源以古籍史料文献为主,若因疏漏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我们将及时处理理!!!!
 
2023--- QQ:89676568--- 邮箱:896765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