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珍藏历代名家墨迹(共12册)
资料编号:KW1063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3.57G
故宫博物院书法藏品丰富而精美,既有王羲之行书兰亭序卷、王珣行书伯远帖、陆机草隶书平复帖卷,又有颜真卿、柳公权、苏轼、黄庭坚、唐寅、董其昌、傅山等诸多大家的杰作。此次故宫博物院出版珍藏的历代名家墨迹,赫赫名品都囊括其中,使世人得以集中目睹古代大家的墨迹。这些字帖,对欣赏和学习书法都有巨大的帮助。
《故宫珍藏历代名家墨迹》所选大多数都是皇家内府藏的历代珍品,包括陆机《平复帖》、王羲之《兰亭序》、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隋贤《出师颂》、颜真卿《竹山堂连句》、柳公权《行书兰亭诗》、杜牧《张好好诗》、无名氏《楷书兜沙经》、杨凝式《神仙起居法》、蔡襄《自书诗》等50部法书名帖。我们采用现代高仿真影印技术影印出版,不仅完全保存原帖字形的间架结构,位置毫厘不失,而且墨彩神韵都可以清晰再现,受到广大书法爱好者、研究者的喜爱。
中国历代的法书名帖至清代乾隆朝,可以说大多数都被搜罗到了皇家内府,普通的书法爱好者是绝对看不到的。虽然清内府从康熙至乾隆都曾选帖刻石,如《懋勤殿法帖》、《三希堂法帖》、《墨妙轩法帖》等,但能得到这些刻帖拓本的,也是极少数的人。而且法帖一经钩摹刻石和传拓,其书法的点画位置、笔势形态,都会受到损伤,章法气韵的贯通生动,更会走失不少。而现代的影印技术,不仅可以完全保存原帖字形的间架结构,位置毫厘不失,而且墨彩神韵都可以清晰再现。今天,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影印出版的这套《故宫珍藏历代名家墨迹》,其中所选的大多数都是皇家内府藏的历代珍品肯定会受到广大书法爱好者、研究者的欢迎。
本套帖中,归为两晋的有西晋陆机《平复帖》,东晋王义之《兰亭序》(冯承素摹本)、王殉《伯远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其中陆机《平复帖》是存世最早的名人手迹。王珣《伯远帖》,乾隆皇帝定为“三希”之一,既是三件希世珍品法书中唯一的真迹,也是两晋书法名家中唯一有名款的真迹。冯承素摹《兰亭序帖》,则是存世兰亭摹本中最接近右军《兰亭》真迹的唐人摹本。这些作品都有不少名家前贤做过考证研究。
中国书法是汉字的书写方法,与汉字的变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书法作为艺术,有两个基本的构成因素:笔法和结体。所以中国书法作为艺术,获得独立发展且普遍受到关注,是在古文字篆书结束,新文字隶书出现并成熟的汉魏之际。这以篆隶书笔法的简繁可以得到证明。但隶书依然束缚体势点画的使转变化。同样,当时流行的隶书的艺术草写即章草,也是这样。而文字使用趋向简便自然的要求,及书法作为艺术要求文字更适于结体与笔法的丰富变化,都促使隶书向楷书转变,章草向今草过渡。陆机《平复帖》人称章草和古草,是从其与东晋出现的今草相对而言的。说它是章草,却没有久急就章》那样的蚕头燕尾的挑笔波势。而同二王以后出现的转折流便的今草比,又还保留有章草的体势,显得古劲朴拙,同西域出土的漠晋简牍非常接近。关于魏晋书体变革,王献之曾向其父义之建议:“古之章草,未能宏逸,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稿行之间,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体。”隶书向楷书过渡,必然有隶不隶,楷不楷的书体,艺术成就高者是锺繇,一般的则是北方无碑禁后产生的民间碑志及南方的“二爨”、“王兴之墓志”等。同样,章草向今草的过渡性书体,便是王献之所说的“稿行之间”的“藁草”、“草藁” 书,即当时所谓的“相闻书”。陆机《平复帖》当归此类。米芾云:“阅书白首,无魏遗墨,姑断自西晋。”而今,《书史》所记李璋家收藏的几位有墨迹的晋人书家,
目录介绍如下:
001晋陆机平复帖.pdf 196.55 MB
002晋王羲之兰亭序(冯承素摹本).pdf 240.09 MB
003晋王旬伯远帖.pdf 98.85 MB
004明陈道复古诗十九首.pdf 437.79 MB
005明董其昌临柳公权兰亭诗.pdf 538.21 MB
006明宋克章草急就章.pdf 303.35 MB
007明唐寅自书词曲.pdf 429.25 MB
008明王宠草书李太白诗.pdf 341.27 MB
009宋蔡襄自书诗.pdf 291.60 MB
010宋黄庭坚诸上座帖.pdf 151.49 MB
011唐柳公权行书兰亭诗.pdf 509.28 MB
012唐颜真卿竹山堂连句.pdf 116.96 MB
|